close

破解大腦迷思


作者:採訪整理∣許芳菊  出處:親子天下






破解大腦迷思


作者:採訪整理∣許芳菊  出處:親子天下




人的大腦真的是三歲定終身嗎?坊間的大腦潛能開發、皮指紋檢測可信嗎?關於大腦種種的迷思,專家如何解答?



 


Q1聽說一般人的大腦只用了十分之一,是真的嗎?大腦開發課程有用嗎?

A:這是完全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其實在早期還沒有先進儀器可以觀察大腦運作的時候,很多神經科醫師就已經看到病人因為不同腦部區域的中風,會引發不同的認知障礙,有的是視覺、聽覺上的障礙,有的是語言、記憶上的。科學家在一百多年前就推斷,不同的腦區,有不同的功能,不可能全部的大腦只有十分之一是有功用的。

當儀器更進步,可以在正常人身上觀察大腦運作的狀況就發現,即使是在休息的狀態,大腦的神經元也繼續在活化,而且活化的區域相當廣,更別說當我們很認真在解數學,或想問題的時候,絕對不會只依賴十分之一的大腦。也因此可以判斷,坊間所謂的大腦開發課程,大部分都是廣告噱頭,不太有科學根據。

Q2聽說腦細胞在過了某個年齡,就不再成長了,所以有「三歲定終生」的說法,父母該擔心孩子錯過學習關鍵期嗎?

A:現在的研究已經看到,老人,甚至癌末病人,給他新的刺激,他們的腦部都還會長出新細胞、新的連結,以因應新的學習,尤其是在掌管學習和記憶功能的海馬迴。研究不斷發現新證據,大腦的終身學習是可能的,大腦終其一生都有再生的能力,也有產生新連結的能力。因為大腦終身都在學習、都在產生連結,所以也沒有真正的起跑點,隨時都可以是學習新技能的開始。

基於這些年研究大腦的證據,可以說學習,其實沒有所謂的關鍵期。所謂關鍵期是指,只有在這個期間才能學會這種能力,超過這段期間就沒辦法學會。但是,大多數學者都同意,會有學習的敏感期,的確有些能力在某些年紀學起來相對來說是最容易的。例如,在語言的學習,一兩歲之前的小孩,對語音、語調的學習,的確要比大人敏感,而這個能力會隨著成長逐漸減弱。

三歲定終生這個說法太過絕對,即使從小給孩子接觸一些訊息,讓他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因為熟悉而比較容易。但如果父母因此急著在孩子小時候強迫他學很多東西,過多的學習造成的不快樂、過度壓力,反而讓學習變得更慢,甚至產生抗拒的心理,適得其反。

Q3聽說讓孩子聽莫札特的音樂,可以提高智商,是真的嗎?

A:莫札特效應的研究一開始是出現在一九九三年的《自然》(Nature)期刊上。這個研究是針對大學生在他們要做和空間推理有關的智力測驗前,讓同一組人聽莫札特音樂、放鬆音樂或什麼都沒聽,結果發現在聽完莫札特音樂後,大學生的得分比在另外兩種狀況之下高八~九分。但研究也發現,這樣的效果只持續十五分鐘左右,如果在聽完音樂很久後再去測驗,就沒有效果。

這個研究出來之後,很多團隊試著重複驗證這樣的結果,發表的文章至少十二篇以上,但無法得到類似的結果。

但一九九三年那篇研究結果被紐約時報大幅報導,結果又被許多媒體過度的放大,於是讓很多人誤以為聽莫札特音樂可以提高智商。其實二○○六年德國研究部,組了一個研究團隊,檢視了三百篇探討音樂跟智力之間關係的研究。結果發現,如果只是被動的聽音樂,不論哪種形式,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實這樣可以提升智力。所以如果只是放莫札特的音樂給小孩聽,就期待他的智力會因此有顯著提升,是不太可能的。

Q4聽說懷孕的時候就可以放英文給孩子聽,好讓他在媽媽肚子裡就學會英文?

A:媽媽的肚子裡,其實是一個充滿噪音的環境。研究只顯示,嬰兒出生後可能會對母語或聽過的聲調有熟悉感,但這並不足以讓他學會這個語言。

一般小孩都可以自然學會母語。至於習得其他語言的能力,如果在一歲之前沒有接觸到外語,那種語言能力其實會大幅降低,即使透過胎教去學英文也沒有什麼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夢 的頭像
    夢夢

    夢的部落格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