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1

 康健雜誌27期

作者:吳若女

 

妳每個月月經來時都痛得苦不堪言嗎?妳是不是一直沒辦法懷孕?也許妳得了內膜異位症而不自知。 

活潑開朗的陳太太,婚前就有經痛的現象,常常從生理期的第一天痛到最後一天,有時候隱隱作痛,有時候痛得像在抽筋,必須臥倒在床。細緻秀氣的瓜子臉,常常在月經來潮時失去了甜美的笑容,但身旁的婆婆媽媽總是說,她的體質可能是容易經痛的,結婚生小孩就會好,不用太緊張。

結婚一年多,經痛依舊,沒有避孕,但也沒有傳出喜訊,自己不著急,反倒是公公婆婆十分在意,所以她只好硬著頭皮去看婦產科的不孕症門診。經過一連串的檢查,醫生告訴她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異位組織所形成的沾粘讓她不易受孕,這也是讓她每個月經痛的主要原因。

根據統計,在台灣800萬生育年齡女性中,有2~5%的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換言之,有20~40萬的女性受到此病的侵襲。實際人數應該更多,因為這2~5%是有明顯症狀,且經過診斷與治療的,還有部份患者是潛在、尚未被發現的。

子宮內膜異位在臨床上的主要症狀是經痛、不孕和性交疼痛,這三個問題深入女性的日常生活,甚至影響婚姻品質。

子宮內膜異位也是婦科中最複雜的疾病,是婦產科醫生揮之不去的夢魘,因為它是最不容易治療的良性腫瘤,會到處沾粘,四處流竄,治療之後又很容易復發。

子宮內膜異位真是那麼令人沮喪的疾病嗎?它是如何形成的?面對這個慢性疾病,醫生能做什麼?女性又該如何自處?

 

不要輕忽經痛

子宮內膜異位最明顯的症狀就是不正常的經痛,但卻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警訊,因為多數女性都以刻苦耐勞的精神來面對每個月到來的「好朋友」。一忍再忍,千忍百忍,宿命的認定這就是當女人要付出的代價,卻不曉得經痛是有區別的。

20歲以前的經痛可視為「原發性經痛」,是劇烈的子宮收縮所造成,在子宮發育完全之後會自動痊癒或改善,可以利用各種方法來舒緩解痛(延伸閱讀:《康健》23期「完全月經手冊」)。

但20歲以後的「續發性經痛」就不可以等閒視之了,因為有許多原因會造成骨盆腔疼痛,如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子宮內膜異位、卵巢腫瘤、骨盆腔發炎、骨盆腔充血或沾粘。

除了發生年齡的不同,這兩種經痛表現的方式也不太一樣。若是原發性經痛,會一開始就痛,有可能痛得十分劇烈,但時間很短,一天、兩天,過了就好。

續發性經痛也是在月經剛開始就有感覺,但會愈來愈厲害,可以持續整個月經週期,甚至在結束之後還在痛。在痛的質和量上,都比原發性經痛來得持久和嚴重。

「許多人都認為經痛是應該的,而沒有特別注意,」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生殖醫學科主任張明揚說。女性有經痛不一定要動手術或治療,但一定要注意是否有疾病?他強調,現在的儀器精密敏感,可以偵測出細微的病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是對付婦女疾病最好的方法。

 

走失的內膜組織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知道有經痛這麼回事,但子宮內膜異位是什麼?可能就陌生了。

子宮內膜異位是指原本屬於子宮裏面的內膜組織,跑到子宮外面的地方。它們會散落在腹腔或腹膜的表面,也有可能長在卵巢(稱為巧克力囊腫)或子宮肌層(稱為子宮肌腺症)。它們的大小不一,可能只是幾公釐的小小突起物,也可以是好幾公分的囊腫。

子宮內膜細胞會隨著卵巢的分泌物而有週期性的變化,當動情素增加時,內膜組織也會增生長大,當動情素和黃體素都下降時,內膜組織便會脫落剝離,以經血的方式流出。

奇妙的是,不管是正常待在子宮裏的細胞組織,還是流竄到子宮外面的內膜組織,都會回應荷爾蒙所發出的信號。就像螢光體,只要有光線照射,就會有亮光反應。

因此,黏在卵巢、子宮肌層、甚至腸子上的內膜組織,到了生理期也會剝落出血,但這些血液不像子宮內的經血可以順著子宮頸排出,它們被關在體內,不斷的累積。

這些累積物會傷害到周圍的組織,如果在腸胃附近,就容易讓人腹瀉、胃腸疼痛。如果是在卵巢,就會影響到卵巢和輸卵管功能,造成不孕。

脆弱的免疫系統

至於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內膜組織走失,去了不該去的地方?這也是婦科醫生一直在研究的問題。許多研究發現,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的成因不只一種,而每個理論都能解釋部份的原因。

 

「經血逆流」是最基本的假設,當月經來的時候,大部份的血液和內膜組織都會順著子宮頸流到陰道,順向排出。但有部份血液和內膜組織卻向上逆流,往輸卵管方向流出,一旦這些細胞留下來生長,就會形成子宮內膜異位。

但每個女性都有經血逆流的現象,為什麼有些人會有內膜異位組織?有些人卻沒有?

免疫能力被認為是最主要的原因,當異位組織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時,應該很快會被身體的白血球和淋巴球吞噬殆盡,但是當免疫系統有缺損時,就沒有能力處理這些異位細胞,讓它們有機會留下來,進一步茁壯長大。

「免疫能力並不像穿制服,每個人都一樣,」台北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江其鑫說。免疫能力缺損因人而異,有些人嚴重到有自體免疫的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或類風溼關節炎。有些人則是稍稍脆弱,像部份女性的身體,就是無法吸收或消滅過多的異位組織細胞。

然而,後天的因素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免疫能力。眾所周知,長期暴露在污染的環境,會降低一個人的免疫能力,帶來各式各樣的疾病。國外的研究顯示,戴奧辛的污染會帶來子宮內膜異位症。此外,不良的生活習慣、工作壓力或長期的情緒低落,也都會降低一個人的免疫能力。

現代女性的疾病?

國內外資料都顯示,子宮內膜異位愈來愈普遍,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世紀重要的婦女疾病。

 

它會成為女性的現代疾病,其來有自,也有脈絡可尋。以前的女性壽命較短,懷孕次數較多,終其一生,月經大概是300次。而現代女性活得久,也生得少,甚至沒有生育,平均來月經的次數是500次以上。

女性每來一次月經,身體的免疫系統就要動員一次,處理四處流竄的經血和內膜組織。現代女性懷孕次數少,排卵次數增加,經血流到腹腔的機會和數量當然也增多,相對的,也加重了免疫能力的負擔。

因此,江其鑫表示,婦科最新的研究是女性需要每個月都來月經嗎?是不是在準備懷孕的時候排卵就可以?

排卵次數愈多,得到內膜異位的機會也愈大,現在的藥物治療就是根據這個基礎,設法減少患者的排卵次數。除了病發之後的治療,「以後一定會有藥物能夠控制月經週期,」江其鑫樂觀地表示。

破裂的巧克力囊腫

金小姐是位能幹俐落的女律師,兩年前的某個星期,腹部一直有間歇性的疼痛,但因為手邊正處理幾個棘手的案件,所以沒時間理會它。幾天後,終於痛到送急診。

手術順利完成,醫生為她處理了因為巧克力囊腫破裂所帶來的腹膜炎。雖然已經住院休息,訪客依舊不斷,在睡夢中只聽見照顧她的媽媽,不斷對探視的親友說:「沒什麼,沒什麼,只是咖啡囊腫,拿出來就好了。」金小姐在疼痛和半睡半醒中,實在沒有力氣再跟媽媽說明它是巧克力囊腫,而不是咖啡囊腫。

 

其實真要說它是咖啡囊腫也沒什麼不對,因為它是濃稠老舊的經血,所以是咖啡的顏色,還是巧克力的顏色,其實都一樣,因為是形容它暗沉的顏色。

巧克力囊腫雖然不會帶來嚴重的經痛,但有破裂的可能。胃腸的蠕動、姿勢的突然改變、外力的撞擊、性交或激烈的運動,任何給腹部壓力的動作,都有可能使囊腫破裂。囊腫破裂會引起急性腹膜炎,需要婦產科醫生做急診刀的處理。

的確有部份女性在平時沒有嚴重的經痛,而是在發現自己有囊腫或囊腫破裂之後,才知道自己有子宮內膜異位。

國泰醫院婦產科婦癌中心主任何志明表示,大的巧克力囊腫不會造成嚴重的經痛,所以不容易被發現。反倒是小點沾粘,像小辣椒一樣,威力十足,常常讓女性痛得苦不堪言,它們正是讓很多女性痛經的罪魁禍首。

超音波通常照不出這些小點點,但有經驗的婦產科醫生,可以透過內診或肛診觸摸到這些粗粗的異物。正常的子宮是往前傾,但沾粘厲害的女性,子宮是被黏住固定的,所以會往後傾。

愈早治療愈好

不管是散彈槍式的小點沾粘,還是集結成塊的巧克力囊腫,婦產科醫生都建議,若是已經發現,愈早治療愈好。

子宮內膜異位是良性腫瘤,又很容易復發再長,於是許多女性心裏就有個疑惑,「既然如此,還需要開刀去除囊腫嗎?」

 

長庚婦產科醫師張明揚比喻,內膜異位像八大行業,取締會再生,但不取締會愈來愈猖狂。集結成塊的巧克力囊腫會愈長愈大,沾粘的範圍也會愈來愈大,最後會癱瘓卵巢和輸卵管的功能。

婦產科目前的共識是3公分以下的囊腫,不一定要開刀,繼續追蹤觀察。5公分以上的囊腫,則會建議病人一定要開刀。囊腫愈大,佔據卵巢的部位也會愈大,所以刮掉的範圍也會愈多。

例如3~5公分的囊腫在手術之後,卵巢只剩一半。大於5公分的囊腫,卵巢只剩三分之一。7公分以上的囊腫,卵巢大概會被刮得只剩一個薄片,卵巢功能當然大受影響。

因此,腫瘤不要讓它變大,愈早摘除愈好。現在的婦科技術也愈來愈進步,以前要透過開腹手術才能處理的良性腫瘤,現在可由腹腔鏡來完成。

不像開腹手術要在肚皮劃上一刀,腹腔鏡手術只需要在肚臍下緣和左右兩旁各打一個洞,就能去除囊腫,還能用電燒或雷射去除散布的異位組織。此外,腹腔鏡的預後狀況良好,3天之後就能恢復工作,也沒有開腹手術可能會帶來的沾粘。

懷孕也是一種治療方法

到目前為止,西醫的外科手術仍是主流,「中醫對這個疾病能做的很有限,」基隆長庚中醫師邵昭琦表示。

使用中藥消除異位組織的確不是容易的事,中醫現在的研究重點是放在經痛的治療和預防手術後復發,的確有部份患者因為無法忍受西醫副作用而選擇中醫。

 

中醫是一種和緩療法,需要長期調理才能看到結果,目前是以「活血化瘀」的方法來治療子宮內膜異位,也就是改變血液的黏稠程度和循環狀態。曾是西醫婦產科醫生的邵昭琦看過很多子宮內膜異位的病人,他表示目前的中醫處方,主要是以活血化瘀佐以清熱解毒來緩解經痛,或以補腎活血來幫助懷孕。

根據婦產科醫生的臨床觀察,在開刀和打針或吃藥之後的1~2年是懷孕的黃金時段,因為這個時候的異位組織被清除得最乾淨,也在藥物的控制下萎縮,所以最容易受孕,治療一年之後的懷孕率是60~70%。

邵昭琦會細心的詢問病人是否結婚,若是已婚,會勸病人趕快懷孕,若是未婚,也會直接建議病人結婚生育,因為懷孕也是一種治療方法。

不管打針、吃藥或是懷孕,目的都是讓卵巢休息,暫時停止排卵,讓異位組織不會隨著每月的來潮不斷增長。打針、吃藥都是用外力的方式來干擾排卵,只有懷孕則是自然的假性停經狀態,可以讓異位的內膜組織逐漸萎縮。

懷孕除了10個月沒有月經,全身的體質也會改變,內膜會肥厚,生產時內膜會剝落,身體的免疫細胞會清除殘餘的內膜,不僅清除子宮內的內膜,也會清除子宮外的內膜。

美國生殖醫學會將子宮內膜異位分為4期: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根據醫生的觀察,輕度患者在治療之後,幾乎不會復發,中重度的患者在治療1~2年之後的復發率是15%,5年之後是30~40%。但懷孕生產之後的病人,在6年之後才有可能復發。

 

復發有兩種狀況,一種是痛的復發,一種是腫瘤的復發。前者可用藥物控制,後者就比較困難,目前醫界對於是否要再開第二次刀較有爭議,因為重覆開刀,剝弄卵巢,會使卵巢失去正常的功能。

因此最新的主張是使用超音波抽取術,將巧克力囊腫的內容物吸出,若無法自然受孕,則做試管嬰兒,讓患者儘快受孕。或者不吸取,直接做試管嬰兒受孕,目的都是在處理棘手的復發問題。

積極面對內膜異位症

現在的醫療技術進步,婦科醫生已經能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然而,女性能做什麼?才能和這個良性、但惱人的慢性疾病共處。

■尋找嫻熟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科醫生。內膜異位雖然是很普遍的婦科疾病,但不同醫生有不同的訓練或專長,可透過病友團體或親朋好友的介紹,尋找內膜異位症的專家。有經驗的醫生能做適切的治療,在去除疾病之外,維持病人最佳的生育能力,並減少症狀和疾病的復發。

 ■經由檢查早期發現疾病。研究發現,子宮內膜異位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媽媽或姊妹有子宮內膜異位的女性,得到這個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7倍。因此媽媽或姊姊有嚴重經痛或經診斷患有內膜異位的女性,應該主動去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掌握治療的先機。若是內膜異位的患者,則應該按照醫生的指示,定期回診或檢查。

 

■減少排卵次數。減少排卵的次數,可以減少內膜異位組織的增生。懷孕是最自然的方式,吃避孕藥是另一種選擇,但是肥胖和抽菸女性不適合吃避孕藥,要和醫生討論做決定。

■提高免疫能力。如前所述,女性的身體要有健全的免疫系統,才能有力的吞噬處理流竄的經血和內膜組織。規律的生活、足夠的休息和正確的飲食,能有效的提高免疫能力。調整生活中的壓力,保持身心愉快也很重要,憂鬱沮喪都會降低免疫能力。

■養成運動的習慣。運動能增加體內男性荷爾蒙的濃度,男性荷爾蒙能對抗女性荷爾蒙的作用,其原理和效果與服用療得高或避孕藥一樣。研究顯示,每週運動超過2小時的女性,得到子宮內膜異位的機率比沒有運動者少了一倍。

■尋找病友團體。內膜異位是愈來愈普遍的疾病,大部份的醫院都能處理治療,但醫生通常沒有太多時間解釋所有的狀況,因此,加入病友團體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透過別人經驗的分享,可以知道自己不是第一個碰到困難的人,許多難以啟齒的生理現象或心理障礙,也可以尋找病友或護理師的協助。目前國內的病友團體是中華民國子宮內膜異位症婦女協會,網址www.eataiwan.org.tw,電話27135211*3188。

(審稿專家:台北長庚婦產部主治醫師江其鑫)

 

吃藥好?還是打針好?

在腹腔鏡手術之後,中重度患者需要接受3~6個月的內科治療,或繼續觀察,才能了解整個病程的變化。目前的內科治療有3種方式,各有利弊,但目的都是在抑制腦下垂體功能,造成停經的狀態,讓內膜異位組織萎縮。

口服型的「療得高」(Danazol)一天服藥3~4次,在4~8週會達到無月經狀態,停藥60~90天可以恢復排卵及月經週期。由於是補充人工合成男性荷爾蒙,因此會有男性化的現象,如聲音低沉、乳房變小、性慾降低、體重增加、體毛過多、毛髮油膩、長面皰青春痘等。

服藥所產生的副作用因人而異,但狀況嚴重時,沒有其他藥物可以舒緩,只能停藥。此外,服藥者的肝臟功能可能會受影響,因此醫生會追蹤肝腎功能,以及血脂肪的狀況。

較新的治療方法是針劑型的GnRHa(性腺荷爾蒙刺激素類似劑),每個月打一次,患者會在1~2針之後停經,停經3個月可以讓異位組織萎縮,6個月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因此,醫生設計的療程通常是4~6針,停藥3個月以後就會有月經。

若說吃藥是要形成類似「假懷孕」的狀態,讓卵巢休息,那麼針劑的GnRHa就是讓女性進入「假停經」的狀態。

因此,可以想見的,打針的副作用就是更年期的症狀,如臉潮紅、盜汗、失眠、陰道乾燥,由於處在低動情素的狀態,女性容易情緒低落、陷入憂鬱,治療若是超過6 個月,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骨質會流失2%。副作用還是因人而異,若十分嚴重,醫生會考慮使用低劑量的荷爾蒙療法,補充患者的動情素。

 

避孕藥是第三種方式,有口服、針劑和埋藏式,目的也是在抑制排卵,副作用則是頭暈頭痛、嘔吐、全身浮腫、體重增加或不規則出血。

現在健保只給付口服型的療得高,針劑型的柳菩林一劑在8千~1萬1千元之間,患者自費。若是對藥物過敏,才可以申請針劑治療的健保給付。

目前西醫對內科治療的意見仍很分歧,有的醫生使用療得高或柳菩林,有的醫生只贊成使用避孕藥。

婦科醫生都表示,打針和吃藥的效果一樣好,患者可在費用、副作用和方便性的考量下,和醫生討論做最好的選擇。

做愛疼痛怎麼辦?

性交疼痛是子宮內膜異位其中一個症狀,有25~40%的患者會發生,但卻是最難以啟齒的部份。

在正常的性交中,女性的子宮會隨著男性陰莖的抽送而有所移動,但子宮內膜異位的沾粘,會固定子宮的位置,即使是最單純的插入也會讓女性不舒服,而過度的插入或深部的撞擊,更會帶來或大或小的疼痛。

造成性交疼痛的原因有很多,若是因為子宮內膜異位所引起的,女性該怎麼辦?

■治療疾病。婦產科醫生都認為,要治療這個疾病,才能根本解決性交疼痛的問題。目前的治療方式是透過外科手術去除病灶,或使用藥物讓異位組織萎縮。

■ 找出舒服的姿勢。一般原則是讓女性採取上位的姿勢,因為女性採取主動,可以避免陰莖過度插入,而傷害到有內膜異位的區域。

和信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惠如則進一步建議,每個女性沾粘的部位不太一樣,重點是要避免會疼痛的姿勢或方向,不去刺激沾粘的地方。因此,「換個姿勢,再來一次」是克服疼痛的另一個好方法。

■男伴的體貼。和另一半充分溝通,說明自己的狀況,請對方溫柔的對待。台北長庚婦產科醫師張明揚就坦率的指出,「很多男人覺得用力就好,實際上有多少女人覺得用力很好呢?」美好的性生活本來就需要雙方不斷的溝通,因為子宮內膜異位所帶來的疼痛,更需要男伴充分的體諒與配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