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林玉珮  出處:親子天下兒童專注力關鍵100問


生專注力不足,有如二十一世紀在校園蔓延的「學習流行病」。中小學許多老師愈教愈無力,學生愈學愈不快樂。影響所及,不只教育成效與投資不成比例,未來恐怕發展成整個世代學習力與創造力的大危機。「學生的確一年比一年難帶,教學必須用很多方法來抓回學生的三魂七魄,」高雄市文府國小老師莊婷媜說。

根據《親子天下》在二○○八年所做的專注力調查顯示,超過九成的中小學老師認為學生專注力不足,而「聽不懂上課內容」、「上課方式無法吸引學生」、「上課內容太簡單,都在補習班或安親班學過」,是老師們認為學生不專心的三大原因。

「專注力是對腦力資源的控制能力,就如同我們訓練身體肌力與控制力一樣,心智的控制力也是需要大量的、循序漸進的專注經驗或練習,」台大心理系副教授連韻文強調,被動、過難或過於簡單的挑戰、過多的聲光刺激或情緒,都不利於孩童產生專注經驗。

改變教學
大人常會問:「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會不專心?」但德國心理學者沃夫剛‧貝格曼指出,這不是真正的問題核心,問題應該是:「為什麼他們有興趣的事物與主題這麼少?」貝格曼分析,孩子小小年紀時就生活在過度刺激的環境,使他們很難能從中選擇並且設定優先順序。

另一個關鍵原因和學校教育有關,因為多數學校遵循著一套令人疲於學習的教材、令人殫精竭慮的教育模式。在這個不利專心的大時代氛圍中,教師在教學方法的改變和精進,將是提升學生注意力的重要關鍵。「找回專注力」的教學能力,應該是重要的教改課題,更是教學現場時時刻刻面對的挑戰。

有好心情 才學得好
如何讓孩子專注於學習?國際兒童教育協會從許多研究中發現,教師如果可以為孩子營造沒有恐懼、沒有過度壓力的學習環境與氛圍,讓孩子經歷主動及有意義的學習,並提供學生能力相稱的挑戰,給孩子準確、即時的回饋,這些都是找回學生專注力的關鍵。
塑造正向有樂趣的學習環境,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學習最好在好心情中進行,」德國精神科醫師曼福瑞‧史比徹指出。例如,有一個德國小學班級被要求解複雜的運算習題。半個小時後,有一半學生可以到隔壁教室去玩樂一下,其他的人則繼續思考。三十分鐘後,第一組學生心情很好且放鬆的回來,儘管耗掉許多時間,卻後來居上。

適性教學 要與能力相稱
「好玩、有樂趣」的教學,並不代表就是花俏而無內涵的活動表演,或是完全沒有壓力的學習。在《親子天下》針對國中小學生的玩樂調查中,「有挑戰」,孩子才會覺得上課「好玩」,因此教學內容太簡單就如同太難、枯燥的上課方式一樣,可以很快扼殺孩子的專注力。

連韻文指出:「適性教育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很重要。與孩子能力相稱的挑戰,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機與主動掌控問題的機會,進而有機會經驗到主動、專注與成就感(或滿足感)。好的教育,應該要讓每個孩子可以有鍛練專注力的挑戰與機會,老師的專業就在於判斷與創造這種機會。這種經驗會促使小孩主動學習,就像喜歡登山的人攻頂成功後,會想要再登上另一座更高的山,那是大腦的本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夢 的頭像
    夢夢

    夢的部落格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