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集-如何治療「理盲而情濫」?
2009/11/06-
宋丁儀整理/曹興誠



 




最近跟幾位科技界的朋友聊天,大家都覺得台灣越來越亂,對台灣前途感到悲觀。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一致的看法是,台灣社會理性逐漸薄弱,就像最近許多人說的,變成「理盲而情濫」。




 




2週前,一位中小學的負責人跟我說,很希望能在小學恢復公民教育課程;他認為現在社會的亂象是由於公民教育不足。我並不同意這種看法;我認為過去的公民教育多屬填鴨,流於形式與說教,恢復也於事無補。




 




加強理性教育 從邏輯學訓練開始




 




如果要加強教育,該教的不是公民,而是邏輯學。現在這門課好像是大學才教,而且是選修的;應該儘早教,最好從小學就開始。




 




邏輯學的基本內涵,就是嚴格的理性。它可以訓練我們說話、思考時,重視事實與邏輯,不致於說話無理、思想荒謬。當然教邏輯不要又變成填鴨;一定要放棄無聊的考試或打成績,應該以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作教材,培養學生打心眼裡尊重事實、邏輯,也就是尊重理性。




 




欠缺邏輯訓練,講話不重理性,應該被視為重大的缺陷,對個人而言是一種不幸。如果國家的媒體與公眾人物都不重視理性與邏輯,必定帶來社會災難。二戰期間德國人對猶太人的敵視與迫害,文革造成中國文化與倫理的浩劫,都是社會集體失去理性的結果。




 




所有的集體對立,包括台灣的藍綠對立,基本上就是一種邏輯錯亂。為什麼呢?照邏輯上說,藍的講話可能有對、有錯,綠的亦然。如果藍的立場,綠的一律反對,或者綠的立場,藍的一律反對,這就不合邏輯,犯了以偏蓋全的謬誤。如果大家都重視邏輯與理性,很多事談就可以,根本就不用吵,當然更不用打鬧。不過這樣做,有些濫竽充數的人就無法藏拙、難免獻醜;不如亂鬧一通,可以掩蓋自己的不學無術。




 




媒體應避免邏輯錯亂或挑撥誇大




 




邏輯謬誤,在台灣的媒體報導裡也處處可見。例如,近日某週刊訊問本人,政府應如何處理DRAM 產業問題?我回答,邏輯上,任何公司或產業出現問題,應該自求解決,政府並沒無理由一定要介入處理。今天DRAM產業虧損連連,對銀行負債纍纍,應該由業者與銀行共謀自救方案;萬不得已,再來求政府幫忙,而政府也有權利拒絕。例如美國政府2009年就讓通用公司倒閉重整,拒絕提供援助。這樣的意見基本上是很理性的,結果該周刊下的標題居然是『對DRAM整頓效率不滿,曹興誠重炮攻擊政府』。該標題與本人言談內容完全不符,本人看後不禁目瞪口呆。台灣媒體的標題或報導,常常不符事實、挑撥誇大,對台灣社會的亂象,貢獻良多。這次八八水災,官員去吃飯、理髮,跟救災努不努力,其實毫無邏輯關聯,結果被媒體無限上綱,政府也沒有以正確的邏輯來回應,竟然弄到內閣總辭,讓人不勝唏噓。




 




你我的小選擇 可以造成社會的大改變




 




有些科技界的朋友認為,大陸這30年來,經濟成長迅速,國力日漸強盛,主要是因為,從江澤民開始,重要的國家領導人都有理工背景,受過邏輯訓練,比較有能力解決問題。台灣這些年來,日漸混亂衰弱,是因為領導人都沒理工背景,比較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說,這種看法,是一種歸納論證,有可能是謬誤的;為什麼呢?因為李光耀是法律人,新加坡也治理的非常好,可以推翻上述的歸納論證。但李光耀接受的是英國教育,應該很重邏輯;因此造成兩岸差異的原因,可能是領導人的邏輯推理能力,而不是教育背景。




 




所以要醫治「理盲而情濫」,應該要加強邏輯學的教育。整個社會應該要把亂說、亂報視為嚴重的、反理性的野蠻行為。我們都應該選擇去看嚴謹、重視事實的媒體,拒看挑撥、誇大的亂報,也拒買在這些亂報媒體上做廣告的商品。這樣我們就可以讓良幣驅逐劣幣,不讓缺乏理性與良知的黑心產品,繼續攪亂我們的社會。你我的小選擇,可以造成社會的大改變,何不就從今天開始呢?




 




(曹興誠撰文,宋丁儀整理)




 




曹興誠現任聯電榮譽董事長,1947年生,台灣知名企業家、前聯電董事長。1974年曹興誠進入孫運璿創辦之工業技術研究院,加入RCA計畫是帶領台灣早年半導體產業起飛重要人物。1982年,台灣第1家積體電路公司聯電成立,曹興誠轉任聯電副總,進而接任總經理、董事長。聯電目前是晶圓專工領航業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