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tw.epochtimes.com/b5/12/7/15/n3635904.htm



 每位父母都會有類似的經歷,就是當你正忙著做飯、洗碗或趕一項重要的工作時,孩子不停的來打擾你。不是沒完沒了的問題,就是成千上萬的要求,或製造一個又一個麻煩,如飲料灑到地毯上、沾滿巧克力的小手摸過沙發又摸衣服、端盆水幫你洗沙發等等,最後導致父母崩潰、發怒……「再鬧我可打了!」「夠了!出去,別再煩我!」「你怎麼這麼討厭,我真後悔要了你這樣一個孩子!」結果是孩子被嚇哭了、或瞪圓了眼睛呆呆得看著你,那受傷害的表情、神態使你馬上後悔莫及。
 
當然這些話肯定不是來自父母的心底,成年人也會說錯話,加上生活、工作的壓力,難免情緒失控對孩子發火。但這可能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也會讓孩子感到憤怒或困惑,甚至影響到孩子的性格與成長。讓我們來讀一讀最常見的語言失誤,看看哪些話父母不該對孩子說。

1、「別煩我!」
 

照顧年幼的孩子是一個艱鉅的工作,那些得不到休息的父母渴望能有片刻獨處的時間給自己充充電。但是,如果你經常告訴孩子「別煩我!我很忙。」或者「別打擾我!」會讓孩子認為跟你交談沒有必要,因為你總是在打發他們。

如果孩子在幼小時就建立了這樣的模式,那麼當他們長大時就不太可能告訴你發生的事情。在那些繁忙的時間,也許可以這樣說:「媽媽不得不完成這件事情,你需要安靜的畫幾分鐘畫,我做完事情後,我們就一起出去。」作為父母因該清楚的知道,嬰兒和學前兒童不可能自己獨自玩一個小時。

2、「你怎麼會這樣笨手笨腳?」

父母切忌對孩子說:「你怎麼會這樣笨手笨腳?」有時孩子會無意中聽到我們與其他人的交談。幼小的孩子相信他們所聽到的一切。所以負面的言論會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孩子會從大人的話語中得到信息,如「吝嗇是他的天性。」「笨手笨腳」的莎拉開始以為自己就是這樣的,這會損害她的自信心。即使話語看起來是中性或者積極的,如「害羞」或者「聰明」,也會給孩子帶來不必要或者不適當的期望。許多父母都還記得當他們的父母說:「你真讓人絕望,你真懶,或者愚蠢。」時的感受。一個更好的辦法就是就事論事,不要把孩子的個性混淆其中。

3、「不要哭!別像小孩一樣」

「不要哭!別像小孩一樣。」或者「現在我們沒有理由害怕。」但是孩子確實因為難過而哭泣,尤其是幼兒,他們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感情,他們確實傷心,確實害怕。「想讓孩子擺脫這樣的感受應該是自然的。」勞德代爾堡諾瓦東南大學西格爾早期幼兒研究所的黛比•格拉擇博士表示:「『不要』或『不必』這樣的話並不能讓孩子感到更好,這會讓孩子體會到,他們這樣難過和害怕是不對的。」

承認孩子的感情而不是否定,「當傑森說他不再是你的朋友時,肯定會使你很難過。」「沒錯,如果你不習慣的話,海浪肯定會使你感到驚慌,但是我們一起站在這裡,海浪會在我們的腳上拍打,我保證不鬆開你的手。」說出孩子的確切感受,孩子就會用這樣的詞語來表達自己,你也在告訴孩子如何同情別人。最終他會停止哭泣並開始描述和自己的感情

4、 「你為甚麼不能像你妹妹?」

這樣的話似乎有助於把兄弟姐妹或者朋友樹立為一個光輝的榜樣。你也許會說:「看山姆拉外套拉鏈多好。」或者「珍娜已經開始用便盆,你為甚麼不能?」但是往往事與願違。你的孩子不是山姆,也不是珍娜,而是他自己。

專家說,家長對孩子們進行比較是很自然的,從而對他們的行為和進程有個參照。但是別讓孩子聽到這樣的話。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前進步伐,自己的氣質和個性。比較並不會幫助改變現狀。在他們還未有任何準備時,被迫做不喜歡的事情會使幼小的孩子很迷惑,並且損害自信。她也可能會怨恨你,並賭氣不配合做你想要的。相反,鼓勵她現在的成績,「你現在自己把雙手放在外套上。」「謝謝告訴我你的尿布需要換了。」

5、「如果你再這樣,我會揍你!」


通常父母沮喪的結果是威脅,但是很少有效。我們氣急敗壞地發出警告,「做這個或者其它的!」或者「如果你再這樣,我會揍你!」問題是遲早你不得不兌現威脅,否則就是失去力量。而威脅或體罰孩子對改變行為是一種無效的方式。

孩子越小,吸取教訓需要的時間越長。研究表明,兩歲孩子在當天重複劣跡的可能性是80%,無論你使用甚麼樣的紀律。新罕布什爾州大學的家庭研究實驗室社會學家默裡.施特勞斯博士表示。開發建設性戰術會比依賴於威脅和體罰更有效,比如,叫孩子從那件事中走出來,冷靜一段時間等等

6、「等爸爸回來再說」

「等爸爸回來再說」這種父母間的熟悉推諉不僅僅是另一種威脅,也沖淡了對孩子的約束。有效的辦法就是,你需要立即採取行動。延遲紀律與孩子行為結果並沒聯繫。當爸爸回家時,你的孩子很可能忘記她做錯甚麼事情了。另外,等待懲罰的痛苦也許比最初應該得到的會更糟糕。把責任推給別人也會損害你的威信。「如果她不採取措施,我為甚麼要聽從她呢?」你的孩子會質問。不只這樣,你把你的伴侶放在了不恰當的『紅臉』角色上。

7、「快點!你怎麼這樣磨蹭?」

在這個忙碌的連軸轉的世界裡,比如連續不斷的預約,超額預定的時間表,睡眠赤字,交通堵塞,誰沒有說過這樣的話?當然,每一位家長在孩子找不著鞋子和書包,你要考慮要求孩子快一點時說話的語氣,以及你催促孩子的次數。如果你每天開始抱怨,尖叫或歎息,這時要注意了。當我們急著做甚麼而催促孩子,他們會由於使我們倉促行事感到內疚。這種內疚讓孩子感覺不好,而且也不能促使他們行動快一些

「每天早晨我家裏都忙成一團,我很討厭最後看到孩子生氣的樣子。」《如何與孩子說話》的作者及家庭治療師保羅•科爾曼說,「所以我和自己做了一個協議,不管是甚麼,即便有人撒了一地麥片,或者要我找甚麼東西,我都不會大聲喊叫或瞪眼睛。」不要恐嚇,而是以一種冷靜的方式來快速處理事情,比如說,「我五分鐘前就告訴你關電視。」他馬上就把電視關掉了。

8、「做得太好了!」

「做得好!」或「你真棒!」這種讚美可能會有甚麼錯誤嗎?別忘了,積極強化是父母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問題是含糊不清和不分青紅皂白的表揚就不妥了。孩子做的每一件小事,比如從喝完牛奶到畫一幅畫,你都隨口說:「做的太好了!」,這樣的表揚就變得毫無意義。孩子能感覺出來,他們能區別做一項簡單而機械的事情受到的表揚,和確實付出努力受到的表揚。

想走出嘮叨不休的習慣嗎?這裡有一些辦法:

1、對真正付出努力的成就進行表揚。喝一杯牛奶或畫一幅畫就要表揚,那麼他們每天會畫很多畫,喝很多次牛奶呢?

2、針對具體事情來表揚。不是籠統的說「做的太好了!」而是具體地說:「你畫狗的花紋選用的顏色很明亮很歡快。」或者「我看到你為我們今天讀的故事畫了一幅畫。」
 
、更多讚美孩子的行為。「我在整理文件時,你玩拼圖是如此的認真投入,和我告訴你的一樣。」

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言傳不如身教」,如果我們能以這樣美好的方式跟孩子講話,而不是像火山熔漿一樣噴湧而出,孩子就會學會用美好的語言與人交流,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


 


與子女的相處,需要更有智慧,「家道」酬「和」,家「和」萬事興!我們都知道,真正的成功,不僅要兼顧事業,還要兼顧家庭、健康、信仰及人際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夢 的頭像
    夢夢

    夢的部落格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