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心出遊,行程緊湊、腸胃跟著出毛病,


有人好幾天無法「嗯嗯」,也有人拉個不停,怎麼辦?


〈便祕篇〉


深知水和纖維的重要性,酷愛旅行的芳療師陳秀麗每次出國,早餐一定要喝500cc純柳橙汁,或是鮮奶調入未灑糖粉的麥片或乾果粒,也可攝取豐富的膳食纖維。


不過她提醒,巧克力和冷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使胃腸燥熱,容易讓便祕症狀加重,如果真要喝咖啡,也切記趁熱喝。


以中醫觀點來看,清晨5~7點屬於「大腸經」,大腸蠕動最旺,也是最佳的排便時間。而7~9點則是「胃經」,消化吸收最好,應選在此時吃早餐。醫生建議最佳的排便時間,就在早上起床後或飯後半小時之間。



潤腸通便加按摩有效治便祕


1.熟悉零嘴安撫腸胃:


常帶父母出國旅遊的作家吳若權透露,每次出國前一定備妥父母愛吃的食物。


在父親生前,當他們抵達飯店,吳若權第一件事就是先替父親沖茶,以他最熟悉、日日都需要的食物,安撫老人家面對陌生環境產生的緊張情緒,也因而可降低水土不服、胃腸出毛病。



2.蜂蜜水、芝麻糊是潤腸通便法寶:


中醫師黃裕昌建議,出門前可在旅館沖一瓶蜂蜜水帶在身上,不但補充能量,更可潤滑腸道。芝麻糊隨身包則含豐富油脂,也促使腸子蠕動。



3.精油按摩促進腸胃蠕動


芳療師陳秀麗建議,晚上洗完澡後,可用黑胡椒4滴、葡萄柚4滴、薰衣草2滴,加上10cc葡萄籽油調勻,圍繞肚臍四周按摩,或取按摩油約1元硬幣的量,搓揉尾椎骨部位,若便祕情況嚴重也可搓揉肛門口,以促進直腸蠕動,加速排便。



4.穴道按壓助腸胃收縮


以指尖按壓中脘穴(肚臍正上方4寸處)、天樞穴(肚臍左右兩邊2寸處)、足三里穴(膝蓋眼下方3寸)、合谷穴(食指與拇指相交的虎口處),都有助腸胃收縮。



〈腹瀉篇〉


旅行時的腹瀉通常屬於急性腹瀉,因為腸道蠕動太快,大腸來不及吸收足夠水份,導致排便形成水狀,或是排便次數過多。


造成旅遊腹瀉的原因很多,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食物中毒,或感冒等因素,通常幾天內可自行痊癒,不必過於擔心。



中西雙效緩解不適


腹瀉時的調理,最重要的是預防脫水和補充電解質。


市售運動飲料和白開水依1比1份量調勻飲用,或是直接利用電解質發泡錠,便可有效平衡體內電解質、補充能量。


如果能夠找得到,甘蔗汁蓮藕汁也各有良效。黃裕昌中醫師指出,甘蔗汁當中的葡萄糖,易被人體吸收,而黏稠的蓮藕汁在中醫觀點,有極好的收澀功能。


有「胃之穀」稱號的米飯,熬煮成糊狀可修補破損的組織腸道,提升胃氣,適合腹瀉患者食用。


一般來說,輕微腹瀉可用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來恢復體力,但如果身體實在很不舒服,為了降低腹瀉對行程的影響,醫師也建議,可服用止瀉劑,分為抑制腸胃蠕動、吸附劑、益生菌等類型。


旅行其實也反應了個人在家的生活作息,出門在外的飲食切記不要過度放縱,心情放輕鬆,「大」事可以一路都搞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夢 的頭像
    夢夢

    夢的部落格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