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2010-03

  • Web only


  • 作者:謝明玲

 


疏鬆幾乎沒有症狀,也不是女性才有的疾病。三十歲後「只出不進」的骨本,如何保養才能降低流失?


琳瑯滿目的高鈣產品、各式各樣的骨質密度檢查項目……,人一直在尋找各種方式,要免除中年後骨質流失、脆弱多孔的風險。


骨質疏鬆幾乎沒有症狀,很多人在發現自己有骨質疏鬆的那一刻,就是跌倒骨折的時候。


然而這個「隱形殺手」的殺傷力可不小。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張棋楨表示,發生髖部骨折後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一五%。這個數字,幾乎與乳癌末期的死亡率相當。


況且,骨質疏鬆並不是女性才有的疾病。梅約醫學中心出版的《骨質疏鬆症》書中表示,根據統計,在美國每八名超過五十歲的男性中,就有一個人遭遇和骨質疏鬆症有關的骨折狀況。


骨質流失的現象不僅普及,而且幾乎是不可逆的現象。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吳連禎表示,現有的藥物儘管號稱能補回「骨量」,但「骨質」能不能補回來,還存在著許多疑問。


如果把骨骼比喻成一個銀行,張棋楨表示,三十歲是骨質密度的巔峰,三十歲以前都在「存錢」;三十歲後「只出不進」,保養能做的,是調控流失的速度。


只要三十歲前積極「儲蓄」,三十歲後留心調控,骨質疏鬆可以不是老化的必然現象。


飲食、運動強健骨骼:營養和運動是兩大著力點


營養素中,「」絕對是骨骼的中流砥柱。牛奶、起司、豆類等,都能補強鈣質。吳連禎建議,鈣的每日攝取量,最好在一千到一千五百毫克之間(一杯牛奶大概含有三百毫克的鈣質;一盎司的起司大約能補充一百五十毫克的鈣質)。


另一個重要的營養素則是維生素D,黃紅色的蔬果(木瓜、胡蘿蔔等)、蛋類、魚油裡面都有豐富的維生素D;適當的日照也有幫助。


鹽分則有害於鈣質吸收。一九九六年澳洲研究發現,鹽吃得愈多的婦女,骨密度的損失也愈高;另外,一天一兩杯咖啡尚可,但過量的咖啡因與酒精會影響鈣質吸收。


而「運動」是最常被忽略的骨骼保養方式。


「『多動』可以降低破骨的機制,」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說。人骨頭中存在著造骨與破骨機制,當破骨細胞作用較強勁的時候,就容易發生骨質疏鬆。


他特別強調「載重運動」,讓重力能加諸於骨頭上,對骨質疏鬆特別有幫助,因此坐著比躺著好,站著又比坐著來得好。


像是健走、跑步、跳舞、登山、跳繩等,都是很好的載重運動。如果年紀較大不方便,那麼上下輕輕跳動或晃動身體也是很好的方式。


另一個對骨骼好的運動則是「收縮運動」。簡文仁表示,這類運動讓透過肌腱附著在骨骼的肌肉收縮拉扯,增加骨小樑的強度。


因此,像是伸懶腰、手肘彎曲伸直等能「收、放」肌肉的運動,都有幫助。


「一收一放」的原則也可以運用在姿勢上。簡文仁呼籲,同樣的姿勢不要保持太久,因為同一個姿勢壓著骨骼關節太久,只有「收」,而沒有適度放鬆,日積月累骨頭容易形變,而骨骼形變之後,對重力的承載力也會變差。



迷信鈣片不可行


飲食與運動之外,「藥物」則多必須經過醫師開立處方;一般市面上買得到的鈣片,有的人儘管吃了會有漲氣、便祕等腸胃問題,但張棋楨表示,一天一到兩顆鈣片,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副作用,但要小心不可服用過量而造成結石。《骨質疏鬆症》建議,一天不要服用超過二五○○毫克的鈣質補充劑。


然而,迷信鈣片並不可行,保養骨骼是每天聚沙成塔的長遠工程,均衡飲食加上運動習慣,才是上策。


是關節炎?還是骨質疏鬆?


早上起來,總是覺得膝蓋緊緊的;有時候天氣一變,骨頭就酸痛,是不是骨質疏鬆的徵兆?




對五十歲以上的人來說,關節退化與骨質疏鬆都是容易發生的骨頭問題。但骨質疏鬆是一般硬骨骨質流失;關節炎則發生在關節的軟骨區。


症狀也很好分辨。一般的骨質疏鬆沒有症狀,關節炎則會造成關節緊酸、疼痛、甚至發出聲響,必須尋求醫生協助,評估治療。


(*原文刊載於天下雜誌355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夢 的頭像
    夢夢

    夢的部落格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