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談這個主題,可深可淺。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就像每個人對『禮貌』的定義不一樣,每個人對下一代『教養』的認知也出入很大。

近代的中國人,很可悲的一件事,就是傳統中國文化已經遺失了近一百年,而大家還茫然不覺,以『西方文化』為進步的象徵,視『傳統』為落伍的洪水猛獸。殊不知,現代人所謂西方式的『教育普及』,只是『資訊』普及,對於『教』和『育』,反而比傳統中國人疏忽。

現代所謂的西方式的教育,大都是按小孩子的年齡分級,老師以鐘點計費,通常只教一個年級,還有分專門科。至於老師的來源呢?只要由本科系出身的,或者修完教育學分的就具有教師資格。雖然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必須承認很少人英數理化樣樣精通。老師的程度,老師有沒有愛心,老師能不能因才施教,能不能一視同仁,無從得知。而小孩子,除非程度特別差,也是年紀到了就升班,不管小孩子是不是真的學會了這年級該學的東西。更令人感到擔心的是,美國的老師薪資是以入工會的年份來算,與教的好不好無關。而且工會常常以『薪資談判』破裂為由,限制老師,不得有課外的任何形式的活動,或者加班的行為。這種不把學生為優先的師道,我是不敢苟同的。

中國傳統的鄉學,老師是先由鄉中的耆家挑選,學生也要老師篩選過,兩邊同意之後才能開得成課。學生不分年級,由老師從小帶到大,按照資質不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進度。老師背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家長和老師互相認可,互相尊敬。學生對老師是百分之百的順從,老師對學生的成就要負百分之百的責任。西方式的分級分科教學,頂多只是『授業』,『解惑』還只能算一半。本科的可以,本科外的就不一定了。對於更大的『宇宙人生』真相的疑惑,還有傳道,根本不在其教學範圍之內。

還有,西方式的教育是金字塔型的,越往上,學的東西越來越專精,範圍越來越小。傳統的中式教育,是倒金字塔型的,一開始深入一門,然後越學越博。古代稱為大學士,是真正的博學多聞。看看我們自己,雖然是大學畢業,可是大多是只顧一門不及其餘,不得不感到汗顏。

在人文方面,中國其實擁有豐富的資源。早在兩千年前,中國就有大學,中庸,禮記,易經之類的經典流傳。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禮運大同篇』。有老莊空柔的哲理,有儒佛道三家合一的理學。的不要因為這些經典曾經淪為政治工具就棄之如敝屣,重視中國經典的本質,讓它們回歸本來面目,才是真正復興教育文化的寶典。

不得不承認,近幾百年西方在『資訊』『才術』的研究,超越了中國。這個『資訊』『才術』的鑽研和執著,是其大利,也是其大弊。有大才而無德,對整個社會絕對害大於利。看看今日以工業革命,資本主義領頭的西方文化,不過兩百年,對整個人類和地球的破壞抵的過所有過去的總和。所以中國古人認為『才術』的發展,遠不如『德性』重要,而全心全意以發展『德育』為先。

仔細想想,我們學的算術,數學,理化,乃至於從事的電子,汽車,生物科技,石化工業,通通都是『術』的理論或是應用。而這些東西,到底是不是真正究竟的知識呢?

對於理工出身的人,這好像不是問題,很多人會毫不猶豫的回答『當然是』。從前的我,也會這樣回答。我們就是這樣被教出來的,從不懷疑課本的真實性和正確性。多年以後,發現『數據』的收集不等於擁有『資訊』,擁有『資訊』不一定得到『知識』,得到『知識』不代表具備『智慧』。(Data is not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is not knowledge, knowledge is not wisdom)智慧是一種可以正確無誤的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令人感到可悲的是現代很多號稱高學歷的知識份子卻連運用常識的能力都沒有。

我們所謂的科學知識,很多只是目前片面的了解。只是在特定的環境下,可以認證,可以重複發生的現象。到底有沒有一個可以解釋一切的科學定律呢?至少以我們目前的水準,還沒有找到。

至於史地,法律,經濟類的資訊(我不願意稱其為知識,因為我們目前所得的很有可能是錯的資訊),古今中外皆然,受非客觀的人為因素影響太多,對於我們被告知的所謂的真相,正義,法則,並不是通體適用,常常見仁見智。看到有些字眼,像是『固有疆域』,『所賦予的權利』,『年平均所得』之類的,都會令人存疑,不得不在心中反問一句,『這是真的嗎?對的嗎?』

談到這一點,要順便提起『政治』和『醫藥』用數據對於大眾造成的危害。當你是站在大多數的這一方時,你並不會有特別的感覺。當你剛好是落在那少數的百分比的那一頭時,我想你的心情會是完全不一樣的。粗淺學過統計的都知道,數據的『精確』取決於樣本的好壞。統計本來就沒有所謂的『正確』。做過科學實驗的,都應該知道,凡是樣本是先被人處理過的,或是篩選過的,或是實驗的假設與變因根本『文不對題』,或是實驗的不可控制的變因太多,這種實驗的數據是完全不可信。只是一般的新聞,一般的藥品,以收視率為先,以市占率為先,只以錢為最終目的,哪裡會告訴你那些數據怎麼來的。同樣名為養身,有多少人斤斤計較健康檢查的數字,卻是每日膽顫心驚的『挑食』,寧願吃藥也不吃飯?又有多少人不管自己適合不適合,相信道聽塗說,亂吃健康食品?

我們的下一代,得到的『資訊』絕對比我們多,可是如前所言,『資訊』並不代表知識。『資訊』,因為立場不同,取捨不同,就會發生同一件事,有多種不同的解讀,甚至出現完全相反的解讀。這種引用錯誤或片面『資訊』而成的假知識,在現代可是貽害無窮。我們對下一代的教育,有沒有讓他們得到可以分辨真假的能力呢?

為什麼我花了這麼大的篇幅卻還沒提到『教養』?因為我不知道下一代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可是我清楚的知道我希望下一代應該避免的事情。簡單來說,教養可以分成『才藝』和『品格』兩方面。

小孩子『才藝』的養法,像是種植物一樣,先要了解這棵苗,是花,是草,還是樹。必須放下自己的虛榮心和優越感,從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最要不得的想法就是,我的小孩一定像我一樣的優秀,有一樣的聰明才智。要知道,同樣年紀的小孩,並不一定會一樣的事。大家都知道齊頭式的平等並不是真正的平等,卻常常在小孩的教育上陷入這種無謂的比較,害慘了下一代。把蘭花當成仙人掌去照太陽,必死無疑。明明是大樹,當成盆栽養,也不會養的好。然後,再進一步的發現是甚麼花,甚麼草,甚麼樹。不同的植物,要不同的肥料,有不同的生長時間,有不同的修剪方式。別人家的花草養的好,除了其相對應的土壤,陽光,水分的條件,還有花心思和時間的照料。不是看到別人養的好,我照著養一定也養的好。俗話說,『龍生九子,各個不同』。天下沒有一樣的家庭環境,也沒有一樣的小孩。

還有一點不能忽略的,才藝養成的成功與否和父母從事的行業或習慣有著密切的關連。這一點是因為小孩子能夠透過父母得到更多的資源和知識。常常聽到有醫生家族,音樂家族,明星家族,運動家族之類的說法,就是因為從事這類工作的人,下一代從小接觸,自然素養就比一般人高一些。若能在這個基礎上『因勢利導』,會事半功倍,容易成就。

至於小孩的『品格』,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磨出來的。在小孩成年之前,性德是靠耳濡目染的薰習,即『家教』是也。所謂的『家教』,就是身為父母的我們的『身教言教』。我們處理事情的方法,對父母長輩的噓寒問暖,對工作的態度,對身體的照顧,對地球環境的關心,對所用之物的珍惜,點點滴滴,小孩子都看在眼裡,不聲不響的吸收著。現代人教小孩子『三字經』,『弟子規』,只是教識字而已,多半還淪為父母炫耀小孩子背誦能力的工具。古人教這些,是自己把『三字經』,『弟子規』中的好的榜樣實踐給下一代看。

開車的時候,有違規,開快車,不禮讓的情形嗎?如果碰到別人這樣,我們是口出惡言,咒罵別人,還是藉機教育?如果父母之間的溝通,多是惡言相向,小孩自然以為惡口是一種正常的溝通方式。如果父母有著抽菸的習慣,小孩之中有很高的比例也會有抽菸的習慣。父母珍惜食物,小孩子也不會浪費食物。父母有閱讀習慣,小孩子也養成讀書的習慣。父母愛乾淨,小孩也會注重衛生。父母以身作則做好事,關懷弱勢的族群,小孩子也會從小跟著學。簡單來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算是再不好的行為,因為小孩子原諒了父母,不知不覺間也原諒了這種行為,進而也開始這種行為。可是這也要拿捏,不是一昧把小孩子限制住就是好。如果父母沒有帶小孩多接觸外面多元的世界,小孩子只會在乖乖的在自己的這個小圈圈長大,不會知道世界之大。所以,我們在責備下一代沒有自己找到答案的能力的時候,得先問問我們有沒有給過他們自己發掘問題,找出答案的環境。我們在責備下一代沒有同理心的時候,得先問問我們有沒有給過他們培養同理心的環境。

基本上,所謂耳濡目染,隨機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雖然現代的媒體,充斥著不良的影響,可是如果你會運用,它們也可以變成很好的隨機教學工具。譬如說,一個美食節目對夜市小吃攤的報導,會誇張的說每晚營業額可到數十萬。這個時候,就可以和小孩一起以玩遊戲的方式,看看這個報導是真是假,有多少是沒有告訴你的。就算以十萬,一份小吃賣五十元計,一晚要賣兩千份。一分鐘一個,一小時可一賣六十份,八小時不過四百八十份。要賣到兩千份,要十五秒賣出一個。不光是要賣,還得做,還得考慮找錢的動作,而十五秒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要達到兩千份的目標,要多顧人,還得改變作業流程。這種訓練,可以培養很多能力,不只要有算術,還要邏輯推理,甚至經營行銷的概念。不僅如此,這種訓練也可以教會下一代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信口開河,不要輕易地說出不負責任的話。

再舉一個例子。台灣的人,或許很習慣街頭的監視器,行車記錄器之類的。尤其社會新聞,還有警察案件常常有報導引用畫面。在某一種層面,這不是科技進步的象徵,而是集權式的警察國家(Police State)妨礙自由人權的工具。且不管有沒有妨礙自由人權,大規模的監視本身就是一種道德低落和人民間信任度不足的象徵。我們的教育,應該是要提升人民的水準,而不是反其道而行,現在竟然有人以舉發為業,實在不可思議。更別提在大樓外面,街道上,天空中密密麻麻的電纜線,對視覺美感的嚴重妨礙。這件事情,在美國絕對行不通,可是卻不見有台灣有什麼人提出嚴重的批判,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之前所提,都針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在青少年之前,不管是養品格還是養才藝,都要記得三字經的最前面的精髓-『教之道,貴以專』。植物的枝葉太雜,就容易有病。一旦生了病,往往難以根治。小的壞習慣,要趁早改掉。就算學才藝,也是要專門。一門深入以後,一通百通,再去涉略其它的會事半功倍。東學一點,西學一點,就像不修的植物,很難長的好。有家庭或許會用黑臉白臉的方法處理小孩子的問題,我個人是覺得夫妻同進退會好一點。父母不能立場一致的時候,小孩子當然會揀軟的柿子吃。一棵樹如果只修一個邊,自然會往不修剪的那一邊長,最後整株歪掉。

其實,品格的培養要從胎教開始。現代人注重胎教,可惜學到了皮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常常聽到懷孕的媽媽要補這、要補那,忌食這、忌食那,要聽音樂,不要吸油煙之類的話。卻忘了其實孕婦也要『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言』。常看到孕婦什麼電視節目,什麼電影都看,什麼閒話都聊,什麼耳語都聽;讓自己的情緒起起伏伏,有悲有怒,以至於嚎啕大哭,破口大罵都有之。這不只傷己身,也傷小孩身。小孩子的難管教,和懷孕時期的情緒管理失當,不無關聯。

現代人的管教失當,不是管太少,管太多的問題,而是該管的不管(像是脾氣,態度,禮貌,生活技能等等),不該管的干涉太多(像是時間的分配,成績的好壞,鋼琴彈了沒有之類的)。其實一到小孩子聽得懂大人的話的時候,要讓開始小孩子慢慢自己獨立,去摸索找到自律的方法,找到未來的方向,知道甚麼是正路。小孩小的時候,做錯事情可以責罰,甚至可以適度的體罰,可是切忌『破口大罵』『拳打腳踢』或是砸鍋子摔碗之類的。其一,別忘了你的目的是希望小孩改正,而不是為了自己出氣。其二,你的一舉一動,小孩子都模仿到了,這些壞榜樣到頭來只會讓自己自討苦吃。

在處理小孩子態度不佳擺臭臉的時候,不妨讓他們在鏡子前面,要小孩子看著自己的臉,問他們,『這是你喜歡的自己的臉嗎?這是你喜歡父母對待你的臉嗎?你喜歡別人用這種臉對著你嗎?』至於父母,也別忘了看看自己在鏡子裡的臉。因為在鏡子裡看到自己的臉,你的脾氣才會控制得宜,不至於怒火攻心,口不擇言。用這種方法,到後來孩子鬧彆扭的時候,只要一句『你去照鏡子』,他們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情緒控制下來。

到了青少年,連責罰都不一定有用,說不定還有反效果。對於青少年的反叛行為,最好的預防針就是父母在十二歲之前的陪伴。人說,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限的,這一點我承認。但是父母畢竟只是凡人,還是只能一天二十四小時。愛可以無限分割,可是時間不能無限分割。如果沒有花時間陪在小孩子身旁,他們就不會覺得你是愛他們的。因此,我的教育哲學很簡單-就是盡可能花時間在小孩子的身上。可別搞錯,送小孩子上學,補習班可不算在內。我指的是確確實實在一起的時間。影響,指引,陪伴,這些效果會遠大於管教。

我希望我的小孩在二十歲的時候能養成這些美德:
• 知道什麼是真的快樂,知道什麼是真實價值,而不是靠金錢決定自己的身價。
• 永遠懷著好奇和學習的心。不要輕易相信表面的解釋。要多用邏輯的分析。
• 有能力而但能甘於平淡。事要做的好,可是人要謙虛。
• 對別人懷著寬容,用包容對待不同。
• 不讓自己變成情緒的奴隸。順境不貪愛,逆境不瞋恨。
• 養成服務的習慣。助人為快樂之本:看看周遭,其實有很多需要我們幫忙的人。不光是金錢的援助,身體的勞動,知識的傳播,都可以助人。
• 做個負責的人。不要想著靠別人,凡事自己動手開始。
• 常懷感激。真的如陳之藩『謝天』所說,要謝的人真的太多了。

希望這篇短文,對下一代的教育,有一些些的助益和啟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