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脂食品是造成大腸激躁症的主因,
漢堡、油膩的薯條、
洋芋片或棒棒腿都可能導致嚴重的消化道問題,
症狀有時會持續數小時之久。
原因在於,
任何種類的脂肪只要一「接觸」胃部或十二指腸,
即使在尚未被吸收的狀態下,還是會刺激腸道蠕動,
但這不代表吸收速度會變快,如果腸道運作功能不夠協調,
你就會有脹氣或絞痛的感覺,反而不會腹瀉。

腸道上布滿了許多神經,
這些神經能夠察覺你吃進了什麼食物,
進而促使消化液分泌並刺激腸道蠕動。
舉例來說,當橄欖油接觸到胃部和十二指腸時,
這些神經會引起腸道蠕動。
實驗發現,當研究員將麻醉劑注入胃部神經後,
橄欖油就不再引起腸道蠕動了。
脂肪和油脂不單只影響局部腸道,
這類食品還會引起腸反射,擾亂你的整個消化過程。

油膩食物對腸道的影響程度要視你吃進的量來決定。
在一項實驗中,研究員要一組受試者吃麵包,
然後使用氫氣呼吸檢查來衡量麵包的吸收率,
結果發現,
若在麵包加進2茶匙(11克)的奶油會降低麵包的吸收率;
若加進5茶匙(26克)的奶油,效果更驚人,
這麼多的脂肪竟然減緩了食物通過小腸的速度,
這或許是因為油脂引起腸反射,結果干擾了腸道的運作。

如何減少脂肪攝取?
高脂食物會擾亂正常的消化功能。

避免肉類、雞鴨類和魚類。
這些食物中暗藏著油脂,而且完全不含纖維。

遠離洋芋片、薯條、洋蔥圈和其他油炸食物。

不沾鍋讓你能避免使用烹調用油。

蔬菜不用油炒,改用一點水在鍋裡燜燒。

烤馬鈴薯上改用零脂沾料,
例如莎莎醬、第戎芥末醬、蒸蔬菜或1小湯匙烤豆等。

沙拉上不要用油膩醬汁,改用零脂沾醬或一點檸檬汁。

吐司上不用乳瑪琳或奶油,改用果醬,
或品嚐新鮮令人滿足的原味全麥麵包。

約有半數的大腸激躁症患者會對某些食物過敏,
其中最常引起問題的是乳製品、小麥和雞蛋,
但每個人對食物的反應都不同,有時會有相當大的差異,
下面將詳細討論這些食物以及其他可能的問題食物。
  
乳製品
乳製品有兩個問題成分:糖分和乳蛋白。
牛奶的糖分,也稱為乳糖,常會引發消化道症狀,
而牛奶蛋白質也會導致消化道問題。

幾乎所有嬰幼兒都能夠消化乳糖,
因為他們的體內有充分的乳糖酵素,
能夠將乳糖分解成更小的分子―葡萄糖和半乳糖―
讓身體能順利吸收,
只是,當嬰兒斷奶之後,乳糖消化酵素便慢慢消失,
大部分成人體內都幾乎沒有乳糖酵素,
這就是為什麼只要喝一杯牛奶就足以引起
消化不良或排氣的症狀。

有這些症狀並非代表身體異常或罹患疾病,
乳糖酵素消失是完全正常的現象,
事實上,
這個新發現其實是近代營養學歷史中極為尷尬的一章。

在1960年代中期以前,美國和歐洲的營養師都認為,
牛奶只會引起一小部分人的消化症狀,
可是巴爾的摩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員卻在1965年發現,雖然只有15%的白人會因飲用牛奶而產生消化症狀,
但非裔美國人出現症狀的比率竟高達70%。
其他研究員之後前往馬里蘭看守所進行另一項調查,
他們給20位白種犯人和20位非裔犯人多餘的伙食費,
以吸引他們參與乳糖耐受性試驗,
結果白人只有10%出現症狀,非裔犯人卻有90%產生問題。

隨後研究員繼續調查非洲和亞洲的人口,
結果發現,這地區絕大部分的人在長大之後都會喪失乳糖酵素,
如果他們喝超過一杯牛奶,很快就會後悔,
有些人甚至不用喝那麼多也會有症狀產生。
最後研究員發現,其實美國原住民也和亞非族群一樣。

許多族群的後裔若喝牛奶都會出現一些症狀,
其中包括非洲、亞洲、美洲原住民、阿拉伯國家、
猶太族群、西班牙、義大利和希臘等。
《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即這樣指出:
「我們現在更加確認乳糖酵素消失是基因所造成的正常現象,而絕大部分還保有乳糖酵素的人口是來自
北歐或一些地中海的國家。」

換句話說,因為高加索人的祖先基因發生突變,
所以他們現在才能夠飲用牛奶,而不會出現消化問題。
在調查乳糖的研究員和營養師之中,有些是北歐後裔,
他們從前都認為飲用牛奶不應該會引發任何症狀。

整體而言,全世界有75%的人在斷奶後會喪失乳糖酵素,
其中包括25%的美國人。
以前這些無法消化乳糖的人都被稱為「乳糖缺損」或
「乳糖不耐」,現在都被視為正常。

至於針對還保有乳糖酵素的族群,
如今也出現了一個比較適切的形容詞:「乳糖酶續存性」。

本文摘錄自:這樣吃,全身疼痛都消失:
終結一輩子的不舒服,三週吃出抗痛力


 


 facebook讀書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夢 的頭像
    夢夢

    夢的部落格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