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親職教育 -- 父母 (236)
- Jan 21 Fri 2011 04:06
父母難為
- Jan 21 Fri 2011 04:04
婚姻關係是教養的關鍵—夫妻如何演好對手戲?
- Jan 21 Fri 2011 03:57
耶魯研究:六個月大的寶寶,可分辨是非善惡
- Jan 21 Fri 2011 03:40
幼小銜接,孩子必須學會的四種入學準備
你家今年也有小小新鮮人嗎?距離暑假,只剩一個月。眼見孩子即將告別幼稚園,成為小一新生,許多父母在欣慰孩子「長大了」的同時,心中不免也掛著幾分焦慮。究竟,從幼稚園跨進小學,孩子要做好哪些入學準備?父母該如何協助孩子順利適應這巨大的轉換期?日本知名家庭學習法教父,立命館大學教授陰山英男指出,生活習慣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同時,他提供了四樣入學準備的學習錦囊,教父母在家提升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搭建一座銜接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穩固便橋。
- Jan 21 Fri 2011 03:39
作者:李坤珊 出處:親子天下
開學後的第二個星期,歐文的媽媽約我談話。她說:「歐文早上都哭叫著不讓我離開學校,我想是因為他不習慣一大早看到那麼多孩子。從明天起,我會早點叫他床,好讓他不但完成早上在家中的一切活動程序,也早一些送他到學校來。你覺得這樣好嗎?」
就這樣,歐文每天早上總是從從容容的,抱著他的猴子喬治,在七點四十分左右走進教室。他的程序,總是先放好午餐盒,脫掉外套並掛好, 然後笑著問我:「你在做什麼呀?」 與我簡單的對話後,隨著媽媽或者爸爸,走向早晨的拖兒中心。這個不變的程序,讓他很快的適應了新環境。
- Jan 21 Fri 2011 03:35
人的大腦真的是三歲定終身嗎?
- Jan 21 Fri 2011 03:22
研究:稱職的母親,從關照自己的需求做起
- Jan 16 Sun 2011 03:12
把握「三不一多」原則,在餐桌上找回孩子的專注力
- Jan 14 Fri 2011 03:58
需要的" 爸爸買,"想要的" 自己付
- Jan 12 Wed 2011 03:34
養孩子,我做「見景生情」的陪伴
候文詠:養孩子,我做「見景生情」的陪伴
作者:採訪整理∕張綾玲 出處:親子天下
- Jan 12 Wed 2011 03:31
"需要"爸爸買,"想要"自己付
- Jan 10 Mon 2011 02:32
父母的擔憂是給孩子最差的禮物
母親給出的答案
>
- Jan 08 Sat 2011 03:42
您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
- Jan 07 Fri 2011 04:01
不要嘲笑他人的不幸
「二十一世紀能力策略聯盟」(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最近對美國成人做了一項調查,在0到10的量表中評出他們認為二十一世紀教育最重要的項目。結果閱讀能力高居首位,有七五%的人認為閱讀能力最重要,七一%的人認為會使用電腦或新科技的能力很重要,六九%認為批判性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很重要,道德及社會責任有六二%,團隊合作能力有五七%,但認為傳統教育所重視的科學和數學能力很重要的只佔三八%,大家對教育的觀念已經慢慢從「功課好」的迷思中走出來了。道德、品格、社會責任取代了傳統的智育,躍上排行榜。這種轉變意味著人類和平共存仍有希望。
- Jan 07 Fri 2011 03:47
寶寶壞習慣是「盯」出來的
晶晶吃飯撒飯粒,無論大人怎麼批評,他都改不了這個毛病,有時甚至用腳把掉在地上的飯粒擦來擦去,弄得一地黏黏糊糊的。一天三頓飯,他有兩頓飯的時間要挨罵,甚至挨打。晶晶的父母自覺無招了,便求助於心理醫生,醫生建議:「當晶晶再犯同樣的毛病時,你們不必去理會他。」父母遵醫囑,當孩子再用腳擦桌底的飯時,佯裝沒看見。幾天下來,媽媽發現晶晶沒再用腳擦飯,立即表揚了孩子,「今天晶晶的鞋底沒有黏黏糊糊的飯粒,真乾淨!」「晶晶的桌子底下沒有飯粒,看了真讓人舒服。」孩子見父母對自己擦飯粒的事不聞不問,不擦飯粒倒獲得表揚,便有意識地控制自己不掉飯粒,即使掉了飯,也會彎腰撿起,晶晶受表揚的次數越來越多。漸漸地,晶晶在不知不覺中改掉了這一毛病。
- Jan 05 Wed 2011 04:01
讓孩子快樂還是讓孩子成功
- Dec 25 Sat 2010 03:13
跳級生的背後
蔡爸爸與蔡媽媽本身都是相當高水準的知識份子,蔡爸爸是光武工專電機助教、留美高材生,蔡媽媽本身是家管,師範大學公民教育系畢業。三個孩子中,老大佩真今年以十六歲的年紀,拿下大學指考第四高分,錄取台大電機系,在就學過程中,她兩度跳級,國小跳一次、國中跳一次。老二也是跳級生。
- Dec 18 Sat 2010 03:51
給有兒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