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一下子從二十幾度降到十幾度,冬天真的來了。


週四晚上,7點剛過,錢媽媽準備到教會的詩班練習唱歌。走過附近的診所,候診室裡人滿為患,看來感冒又開始流行了,駐診的李醫師有的忙了。


走進詩班練習室,7個戲稱自己為「七仙女」的好友已經到齊。這群媽媽們趁機討論,去那一家過節。


練習時,前奏還沒結束,就有人搶拍開口唱。指揮以誇張的表情問道:「又是誰放了一個加農砲?」引來哄堂大笑。


回家的路上,錢媽媽忽然想起,過去只要天氣變化比較大,就要向李醫師報到。心想自己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這一兩年很少感冒?


其實,想要增強抵抗力,不必靠藥物,也不必靠健康食品,音樂、信仰、友誼、歡笑,自然使身體生出防禦力。根據美國《預防》雜誌的報導,研究顯示有15個方法,可以使負責捍衛人體的免疫系統,發揮最佳的功能。



身體的照顧



1.好好睡一覺



睡眠不良和免疫系統功能降低有關。體內的T細胞,負責對付病毒和腫瘤,數目會減少,生病機率隨之增加。


不過一定要睡8小時才夠嗎?這倒未必,只要早上醒來覺得精神舒暢就可以。



2.每天運動30分鐘



美國阿帕拉契州立大學有三項研究指出,每天運動30到45分鐘,每週5天,持續運動12週後,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加,抵抗力也相對增加


運動只要心跳加速即可,晚餐後散步就很適合。太過激烈或時間超過1小時,身體反而會製造一些荷爾蒙,抑制免疫系統的活動。



3.按摩



按摩使身體放鬆,減少壓力荷爾蒙,例如腎上腺皮質素,對免疫系統造成傷害。


邁阿密大學研究發現,每天接受45分鐘的按摩,1個月後免疫細胞數目增加,免疫功能有明顯改善。



4.吃些人參



人參含有人參甘,可以強化免疫功能,美國普渡大學藥學系教授指出。不過專家建議每天服用兩粒100毫克,含有4%人參甘的膠囊,而不是直接吃人參片。



5.維他命C,每天200毫克



每天攝取200到500毫克的維他命C,有助於身體發揮抵抗力。紐約州立大學教授指出,身體抵抗外來侵害的武器,包括干擾素及各類免疫細胞,數量和活力都和維他命C有關。



6.維他命E,每天200國際單位



每天只要吃200國際單位(iu)的維他命E,就可以加強對抗傳染病原的能力。


美國塔夫茨大學進行的老化研究顯示,超過65歲的人,服用維他命E八個月後,免疫反應明顯改善,回復到相當於40歲上下的狀況。



7.每天喝酒不要超過一杯



酒精會抑制製造抗體的B細胞,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因此專家建議,即使喝葡萄酒可能降低膽固醇,每天還是不要超過1杯。



8.不要濫用抗生素


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服用抗生素不但無效,根據《過敏、氣喘與免疫學期刊》報導,甚至會減少有些病人體內的cytokines(負責協調免疫系統的荷爾蒙)。


除非確定遭到細菌感染(通常痰或鼻涕會變黃或綠),不要服用抗生素。



心靈的照顧



9.關係親密



朋友多的人,不但不容易感冒,免疫功能也比內向的人好20%。


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人員認為,良好的社交關係,有助於對抗壓力,減少壓力荷爾蒙,影響免疫細胞功能。


但是與太多人往來,也可能變成一種壓力。不要勉強自己,三五知心好友比一堆泛泛之交來的重要。



10.開懷大笑



笑可以減少壓力荷爾蒙。另外美國洛馬林達大學研究,指出笑使干擾素明顯增加,刺激免疫功能,免疫細胞因此變得更活躍。


如果自認缺乏幽默感,可以多看喜劇片、好笑的漫畫,緊張時想想其中的情節,學習樂觀的面對眼前的狀況。



11.每天花5分鐘做白日夢



每天5分鐘,一邊深呼吸,一邊做做白日夢,讓愉快的畫面從腦中飄過,可以增加免疫細胞的數目,甚至加強細胞的活動。


美國德州大學的教授指出,從事這類活動的人,因為壓力減少,所以免疫系統的損耗也降低。



12.相信自己



樂觀的態度讓免疫系統維持最佳戰況,在面對壓力大的情形時特別重要。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對法律系學生的研究,發現樂觀的學生,體內擴大免疫反應的T細胞,比悲觀的學生多,負責消滅病毒的T細胞也比較活潑。


13.每天花20分鐘寫日記



寫出心靈的不快,可以讓體內對付細菌、病毒的抗體更有力。


根據美國德州大學的研究,每天花20分鐘,每週寫3到5次日記的人,看醫生的次數比沒寫的人少一半。


紐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也指出,寫作可以讓人看清問題,壓力隨之減輕,身體就不會製造壓力荷爾蒙。



14.信仰



信仰讓身體更健康。根據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每週至少參加1次宗教聚會的人,免疫系統蛋白質interleukin-6,比不參加的人少,可以減少罹患癌症和心臟病的機率。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指出,教友比較健康,可能因為社交活動及禱告,都可以讓身體放鬆,壓力減輕。



15.參加藝文活動



音樂可以增加對抗感染及癌症的抗體,克利夫蘭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指出。不管喜歡哪一種音樂,聆聽時都能刺激健康的生理反應。


瑞典的研究也顯示,經常參加藝文活動的人(如音樂會、博物館展覽、球賽),比起待在家裡的同儕,壽命通常較長。


這些維持健康的方法,輕鬆愉快又不需要花大錢,新的一年,和家人朋友一起行動吧!



(審稿專家:台大醫學院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教授莊哲彥)



「身體保衛戰」開打!



●吞噬細胞遇見了細菌,將它吞下。其他的細菌則打算入侵身體的細胞中。


●吞噬細胞先把細菌分解,再把殘骸放在表面上,稱為抗原。


●「助手」T細胞認出抗原,與吞噬細胞結合。它們會釋出化學物質,動員其他免疫細胞。


●收到「助手」T細胞的戰令後,B細胞開始繁殖,並且製造抗體。細菌與抗體結合後,吞噬細胞比較容易將它消滅。中性白血球、嗜鹼白血球、嗜伊紅血球也可以直接釋放化學物質,將細菌殺死。


●身體戰勝細菌後,「抑制」T細胞通知T細胞和B細胞停火。不過身體裡還留著一些「記憶」T細胞及「記憶」B細胞,以便相同的細菌再入侵時,立即反擊。



免疫細胞的保全系統



大樓裡的燈光,一盞一盞地熄了。最後剩下警衛室,守護著幾百戶居民的安全。


我們的身體也一樣。即使在睡覺的時候,免疫細胞仍然在血液及淋巴管裡,四處巡邏,看看有沒有細菌、病毒入侵,找找有沒有癌細胞偷偷繁殖。其它的免疫細胞,則在淋巴系統和其他器官站哨,例如脾臟、扁桃腺、盲腸等。


這個捍衛身體的軍團,有下面幾種成員:


1.負責偵測及通訊的B細胞和T細胞。


2.負責圍攻的吞噬細胞。


3.負責化學戰的中性白血球、嗜鹼白血球及嗜伊紅血球。


任何身體不認識的物質,都可能觸動免疫系統的警鈴,稱為「抗原」。每個B細胞只針對一種抗原,製造一種抗體,好比對一副精密的鎖,打造了一把鑰匙。


抗體與抗原結合後,把守護細菌的城門打開。這時吞噬細胞、中性白血球、嗜鹼白血球及嗜伊紅血球,才能進攻,將它消滅。



至於病毒,因為可以藏身在細胞中,就要靠吞噬細胞,先清除遭到病毒入侵的細胞,再把線索提供給T細胞,展開全面掃蕩。


T細胞有好幾種,各有所長:


1.「助手」T細胞:與吞噬細胞結合後,連絡其他免疫細胞來作戰。它們釋出的物質,包括interleukin-2及干擾素等,就是其他免疫細胞的戰令。




2.「殺手」T細胞:收到interleukin-2的信號後,砲轟受到病毒感染的細胞。


3.「抑制」T細胞:戰爭結束時,通知免疫細胞停止攻擊。


4.「記憶」T細胞:保留對抗原的記憶。


有了記憶免疫細胞,同樣的抗原再出現時,不需要重擬作戰計劃,可以很快的將它消滅。這也是為什麼接種疫苗,可以預防疾病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