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5-05康健雜誌78期


作者:林貞岑


 


便秘問題困擾孩童,還影響生長發育。心急的家長不用怕,《康健》告訴你怎麼做。



活蹦亂跳的5歲小男生勻勻,半夜12點突然哭著醒來,抱著鼓脹的肚子說好痛,家人以為是急性盲腸炎,送到急診X光一照才發現,原來是糞便塞滿了整個腸道排不出去,甚至已有發炎感染跡象,需要灌腸和住院治療。


因便秘而上急診求助,聽起來也許不可思議,但這樣的情況,現在卻經常發生在學齡前期兒童身上。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曾針對院內1600例慢性便秘孩童做相關分析研究,結果發現,3~6歲孩童便秘比例最高,約佔三分之一。


而院內統計也發現,孩童因急性腹痛送急診,其中約有八、九成原因正是便秘導致。


比起國外孩童便秘高峰期在7~8歲,「我們顯然要提前很多,」研究計劃負責人、林口長庚兒童醫院腸胃科主任趙舜卿擔憂地說。


便秘問題普遍存在於國內孩童中。長期便秘會造成噁心、食慾不振和體重減輕,甚至影響生長發育。


孩童便秘,影響生長發育



研究發現,慢性便秘的孩童中,接近兩成有體重過輕的情形。


趙舜卿解釋,通常便秘超過半年以上,約有四分之一的孩童會出現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及生長遲滯,有些孩子甚至無法集中注意力,影響課業成績表現。


孩子吃不胖、長不高,愈來愈瘦小,便秘問題拖到國中,加上課業壓力,很容易造成肚子一天痛個三、四次的腸躁症,這時反而更難治療。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每天排便就沒有便秘問題。事實上像解硬便、大便有血或是解便困難,都可以被歸類成便秘。


以中醫來說,脾胃(包括消化代謝的腸胃系統)主先天之氣,負責身體養分消化吸收,脾胃功能不佳,孩童生長速度自然跟不上常人。


而引起便秘的嚴重偏食不但阻礙孩童生長發育,甚至會影響孩童的情緒與學習能力。


新加坡研究發現,不喜歡吃蔬菜的孩子,情緒較不穩定,牙齒也不好。


以營養學角度來說,蔬菜含鉀元素,可以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鈉離子(來自動物性食物、鹽及味精中),有助穩定情緒。


而咀嚼這項動作,則可緩和焦慮,但不喜歡蔬菜的孩子牙齒不好,蛀牙特別多,咀嚼功能也較差。


另有研究發現,飲食習慣與學習能力有關。喜歡高糖、高油等空熱量點心零食的學童,比攝取蔬果蛋奶的學童,學習能力不良的情形要增加2.8~4.8倍。


趁早解決孩童便秘問題,已是家長面臨的重要課題。


偏食造成便秘



探究現代孩童便秘主因,專家學者一致公認,不良飲食習慣是最大原因。


現代社會壓力大,生活步調快,小孩跟著大人一起忙,很難養成均衡正常的飲食習慣。


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台灣約有九成以上孩童有偏食問題。


孩子偏食挑食,不愛新鮮蔬果,只吃精緻及油炸食品,炸雞吃得比飯多,餐餐飲料當水喝,「幾乎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在吃麥當勞,」趙舜卿看著調查報告上的數據猛搖頭。


纖維質是維持生長發育及幫助排便的重要營養素,但國內孩童卻普遍攝取不足。


根據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國內孩童蔬菜攝取量明顯偏低,2003年孩童每日纖維量攝取量約3克,僅達到衛生署建議量(一天10~15克)的四分之一。


油炸食物攝取過多,也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


研究發現,高蛋白高油脂食物攝取過多,會讓糞便黏稠不易排出,趙舜卿醫師指出。


孩童沒有能力分辨拒絕美食誘惑,但整體社會環境未做好均衡飲食把關,也令人擔憂。


一份針對全台20縣市托兒所餐點營養品質現況調查發現,約有四成比例的托兒所,一週供應五次高油、高糖、高鹽的點心,包括紅茶、奶茶、甜甜圈、夾心餅乾等。偏偏學齡前期是飲食習慣及口味養成的重要階段,如果偏食習慣不改,上小學後要改變很難。


尚且,便秘經過診斷治療後,體重、身高也會增加,「一般五、六歲治療效果最好,」趙舜卿提到。


中西醫治療孩童便秘做法類似,主要還是以飲食均衡為主,另外輔以軟便藥物幫助腸蠕動排便。


以西醫而言,輕度便秘會給予乳酸菌膠囊治療,中度以上便秘就得靠軟便劑及天然合成纖維來幫忙,「約有六到七成可以獲得改善,」趙舜卿說,家長毋需擔心會造成藥物依賴,一般持續兩、三個月耐心治療,按個人狀況慢慢停藥,就可以減少復發狀況。中醫治療方式則以麻子仁丸、草決明或加入一點大黃來達到軟便功效,台北市立中醫醫院家醫科主任林君玉表示。


除了軟便劑之外,中醫會利用刺激食慾的藥物,如健脾開胃的香砂六君子、山楂、陳皮等,讓食慾不振的孩子,可以有力氣排便。


林君玉指出,有些過敏性鼻炎的孩子因食慾不好,沒有力氣排便造成便秘。而便秘之後食量更小,身體沒有抵抗力,過敏情形更加嚴重。


另外,針對不同證型的孩童便秘,中醫也有相對應的食療。譬如說容易口渴、舌頭紅、大便乾硬的孩童,可以多吃芝麻、蜂蜜、絲瓜、梨子、松子和香蕉來潤燥。



另一種陽氣虛型孩童,平日活力不佳、有便意但出不來,排便後有無力感,這時可吃點山藥、紅棗、核桃和玉米來補氣。


然而最重要的,還是要從調整飲食習慣下手。而家長全力配合,往往是遠離孩童便秘的關鍵所在。


研究偏食行為的美國費城蒙內爾化學感應中心研究指出,喜歡享受各種食物的父母,小孩通常也會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如果父母合併有暴食、挑食或讓孩子單獨進餐,通常孩子也會變成嚴重偏食。


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發現,孩子對於蔬果的喜愛及選擇深受父母影響,因此父母應該以身作則,鼓勵孩子多吃蔬果。


尤其5歲以前是孩童味覺養成期,「你給孩子吃什麼,他就會習慣那個味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周秀娟認為,家長應為孩子飲食把關,因此她在孩子開始吃副食品時,就堅持不給重口味、調味料及加工食物,讓孩子可以熟悉天然食物的味覺。


其實當家長準備餐點時,就應考量供應各種營養素均衡的飲食,而非只為顧全孩子喜好而失準則。


正確均衡飲食分布,大人小孩皆同。碳水化合物如五榖、米飯、馬鈴薯、番薯的主食類應佔六成以上,脂肪佔25%,蛋白質佔10~20%。


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也有技巧。不必苦苦哀求或強迫孩子該吃什麼,而是縮小孩子的食物選擇範圍,讓孩子自己去決定想吃什麼。


譬如口渴時不要問他:「你要喝什麼?」而是改問他要喝蘋果汁或柳橙汁,兩者擇一。


而且,不要過度限制某種食物或將食物當成獎賞。「乖就給糖吃」的話對孩子來說,反而會讓孩子對得不到的食物過度渴望,甚至認為這是比較好的選擇。


對於孩童心理很有研究的營養師李思嘉提到,小孩心態是「愈限制愈想吃」,家長應該放平常心,教他們認識均衡食物後,把食物選擇權交給孩子,然後運用一點技巧,幫孩子補充不足的營養素。


孩子偶爾要吃速食沒關係,吃完以後到便利店買葡萄乾、水果乾等補充速食裡不夠的纖維質就好。家長不必為了偶發事件而壞了用餐氣氛。


然而,影響孩童便秘的原因還包括水喝太少、不運動等,面對已有自我主見的學齡前期孩童,家長要如何不撕破臉,又讓他們可以遠離便秘困擾?




三個關於便秘的錯誤觀念



1.番薯有助排便?



番薯幫助排便的說法,其實不適用於5歲以下孩童。


「小孩會愈吃愈脹,」林口長庚兒童醫院腸胃科主任趙舜卿醫師提到,5歲以下小孩不知道何時該上廁所,因此腸內容易堆積糞便,而粗纖維的番薯會增加糞便體積,使其更難排出,因此孩童會愈吃愈脹。而水果類的蘋果、芭樂,也是屬於此類不利排便的食物。專家建議,腸胃先清空再吃會比較好。



2.可多吃高纖餅乾代替水果?


錯。高纖餅乾纖維量多,但油脂成分也不少。市售有些高纖餅乾脂肪含量竟是蛋白質的2倍,甚至4倍以上。過多的脂肪反會造成便秘,而這對於脂肪攝取量已經過多的孩童而言,無異雪上加霜。


「只要吃起來很順口的,脂肪含量通常也很驚人,」趙舜卿提出自己的經驗分享,他認為纖維素來源,還是新鮮蔬果最好。



3.喝果汁愈多愈好?


果汁固然有益健康,但是孩童飲用應該有所限制。





尤其市售果汁中含有大量糖分,會讓孩子感覺飽脹,且太多果汁對孩童的牙齒和胃會有影響,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學齡前孩童一天不要飲用超過113~169cc(約2/3玻璃杯量)果汁。


而且,果汁無法解渴,也不能取代天然水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夢 的頭像
    夢夢

    夢的部落格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