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4

 Web only

 

 

 

 

 

 

 

 

 

 

 

 

 

 

 

 

 

 

 

 

 

 

 

 

 

 

 

作者:吳凱琳編譯 

 

 

對許多人而言,在谷歌工作,仿佛夢想成真、是夢寐以求的天堂。但真實的情況恐怕並非如此,許多曾經或現在仍在谷歌工作的員工,道出了不為人知的實情。

 

谷歌現任與前任員工在線上問答網站Quora分享了他們認為在谷歌工作最糟糕的一件事,以下是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從Quora摘要整理出的幾則內容。

◎一流人才,卻只能做基層工作:「在谷歌工作,最糟糕的一點就是大材小用。因為品牌知名度高,再加上優渥的薪資待遇以及正面的企業文化,因此谷歌用人標準非常嚴格。他們可以挑選最頂尖的人才,即使只是最底層的工作。即使是畢業於排名前10大學校的員工,工作卻是為谷歌的廣告產品提供技術支援,或是為了網站上的某個按鈕顏色測試撰寫簡單的程式碼。」

◎谷歌不再是新創公司,而是一家大企業:「我離開時,谷歌已不再是一家新創公司。就和其他公司一樣,它也有辦公室政治問題。如果你選對了專案,而且用對的方法做事,那麼就很容易獲得升遷。」

◎工程師自大傲慢:「很不幸的,和一般人的認知不同的是,谷歌工程師的平均能力其實很普通。但是卻很自大,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比其他人要優秀。所以,在這裡很難討論任何事情,除非和你討論的對象是你的朋友。客觀理性的討論幾乎不太可能發生,因為每個人都自以為是,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意見,除非是重要的人物。」

◎懂工程,卻不懂設計:「谷歌並沒有很重視產品和視覺設計,導致許多失敗或不完全成功的產品。」

◎辦公空間太狹小:「你常常會看到三、四個人共用一個隔間,或是幾個主管共用一間辦公室。除了提供食物、遊戲、電視等開放空間之外,其實很難找到其他可以安靜思考的私人空間。」

 

此外,柏克也提到,學業成績平均點數(GPA)以及考試分數,也是毫無參考價值,因為這些成績和工作能力一點關係也沒有,「學術機構是人為的環境,學業成績表現好的人都受過良好的訓練,但他們也只能在那樣的環境下才能成功」。但職場環境卻大不相同,因此過去谷歌曾要求員工要繳交學業成績單,但早已廢除這項規定。

不過有趣的是,在谷歌,未取得大學學歷的人數比例是愈來愈高。

柏克表示,有結構的行為面試法,比起腦筋急轉彎問題,其實更能有效篩選出適合的人選。但是行為面試,並非是提出假設性問題要應徵者回答,而是要去挖掘過去的工作經歷,例如,「請舉例你曾經如何解決分析性難題?」

透過行為面試法,通常會得到兩種訊息,以上述的面試為例,一是你可以知道應徵者如何應對,二是你可以知道應徵者對於「難題」的定義是什麼,後者卻常常是面試官忽略的地方,但卻是評斷應徵者的認知與思考力的重要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