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下班在樓下的小店買東西,進來一個小女孩,文文靜靜,20歲左右,穿著一套西裝,帶著一條領帶,還帶著一個笑臉牌,看了我穿的是皮鞋,馬上蹲下來,也不容我考慮,挽起我的褲腳,幫我擦起了皮鞋,一邊擦一邊說“哥,我是做鞋油銷售的,我先幫你擦擦,你感覺一下,你覺得好,鞋油加光亮劑一共20元,你覺得不好,我給你鞠個躬,我謝謝你”。
就在那一刹那,我驚呆了想也沒有想到這樣一個女孩會這樣給我擦鞋,擦完了,我說“小妹:鞋油我不要了,我給你20元錢吧”。想不到的是這個個小女孩說:“我是做鞋油銷售的,我還是給你2支鞋油吧”我連說,“不用了不用了,這麼晚了,趕緊回家吧。”我把錢塞到她黑黑的小手中,小女孩說:“要不你買一隻吧?我今天就還賣兩隻就達成目標了,我再去賣一隻.”說完在我手中抽了10元錢,給了我一隻鞋油,我說你留個電話吧,她給我留了給電話,跟我說聲謝謝就走了。
目前分類:學習 (1797)
- Oct 17 Thu 2013 05:25
一個擦鞋女孩的故事我們是做銷售的,不是做大爺的!
- Oct 17 Thu 2013 04:24
冒險
春天到了。兩顆種子躺在肥沃的土裏,開始了下面的對話。
第一顆種子說:「我要努力生長!我要向下紮根,還要「出人頭地」,讓莖葉隨風搖擺,
歌頌春天的到來……我要感受春陽照耀臉龐的溫暖,還有晨露滴落花瓣的喜悅。」於是它努力向上伸長。
- Oct 17 Thu 2013 04:01
【 釋懷 】 網路文章分享
- Oct 16 Wed 2013 03:35
驚點語錄(282)
- Oct 16 Wed 2013 02:57
〈那一年,我們十七歲〉
- Oct 15 Tue 2013 03:19
負面的態量要釋放 我們才有空位 讓正面的能量進來
「宣洩完後,我突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好像當下就是一個分水嶺,自此之後,我便不再被這種負面情緒綁架了」 十分恭喜這位媽媽,走過了育兒很不容易過的一道關卡—孩子最喜歡的人,不是我。 當我們認為,我們付出的愛,得不到我們預期中,對等的回應時,剛開始,難免會失落。 在關係裡面,明明剛開始是講情,後來卻常硬要論理,就想套上「公平」的秤,去量一量彼此的付出。對方愛我們多,我們就感覺幸福;對方愛我們少,我們就像沒了安全感的小孩,想要斤斤計較,把愛討回來。 成熟人類的情感,終究能嘗試使用理性做調和。其實,當孩子的最愛不是我,不只是媽媽,連爸爸也會在情緒上有些翻騰。然而,我們大人會慢慢告訴自己,只要孩子愛的是自己的父母,甚至是主要照顧孩子的祖父、母,都是天經地義,那都沒關係。 少數情況下,孩子的最愛是本國籍,甚至是他國籍的保母,或是跟自己感情不好的親屬。那麼父母在調適上、照顧上,就更不容易了。 說實在話,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通過這關。如果這關過不了,人類的忌妒就會出來作亂,逼得情感較好的親子同盟,一起對抗被邊緣化的一方的負面情緒。 這位媽媽分享了一個重要的轉折,當失落的情感得以全然發洩,執著不再。理性的能量佔了上風,就有足夠的氣力引導情緒的流向,能順暢而不致失控。 媽媽重新看到了先生的好,女兒的可愛,而不僅僅聚焦在失落的方向。負面的能量要釋放,我們才有空位,讓正面的能量進來。 最近有位網友抬愛,希望我幫他解決在心裡打了多年的死結。我只能告訴他,網路上三言兩語,語意難盡,請找身邊可及的心理輔導資源。原因是僅僅透過文字,要讓負面能量充分釋放,並不容易,除非是簡單易解的難題。 以這位媽媽的成長來說,超級體貼有同理心的先生,扮演了很重要的力量。不是每個人都這般幸運,特別是另一半,不但容易生氣又自我中心,那配偶要爬起來更加不易。 不過,長期的自我耕耘,還是有可能逐漸撼動盤根錯節的傷心往事,讓苦痛成沃土,重新滋養溫暖的花朵,利益自己,也自然飄送他人芳香。 ---------------------------------------------------------------- 不再被負面情緒綁架 【聯合報╱蔡佩珊(台中市)】 女兒出世時,考量到經濟因素,決定在兩個月產假結束後,即送她去托嬰中心,這樣我就能恢復職業婦女的身分,因此我也從親餵改為擠母奶給保母瓶餵。可能是因為假日得花許多時間集乳,因而由老公接手照顧女兒,但逐漸的卻發現女兒越來越黏爸爸。 現在女兒已經兩歲多了,想睡覺或剛睡醒時,若看到我就會大哭,直到看到爸爸來了才停歇;後來更是變本加厲,當她情緒不佳時,即便只是穿鞋、換尿布、刷牙等生活例行瑣事,我只要一碰到她,她便會大喊:「不要媽媽,媽媽不要講話,爸爸穿!」 這種被否定的挫折感一直存在我的心中,有時甚至會暗自垂淚,心想我是不是照顧不周或者不夠愛她,讓她只看到爸爸對她的好,而我只是一個失敗的媽媽。 有一次在外用餐,女兒只因我要求她用餐前先用溼紙巾擦手,又開始大喊:「不要講話,不要媽媽,爸爸擦!」頓時難過的情緒達到滿點,我含著淚問她:「你是不是討厭媽媽?」女兒點點頭,我再問:「既然你討厭媽媽,那媽媽離開好嗎?」這次她便不答話而埋頭吃飯。 老公在旁開始安慰我,叫我不要跟女兒認真,他說:「你之所以難過,是因為你這麼愛她,她卻不如像你愛她這般地愛你,對吧?」剎那間,顧不得在大庭廣眾之下,我的眼淚潰堤了,抑鬱多時的悲傷瞬間有了出口。說也奇怪,宣洩完後,我突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好像當下就是一個分水嶺,自此之後,我便不再被這種負面情緒綁架了! 日後每當女兒又再次「不要媽媽」時,我就欣然接受默默退出,讓老公接手,而我還能賺得片刻休息;等女兒熱情呼叫媽媽時,我一樣熱情地回應她,換老公可以喘口氣喝杯水。我很高興能擁有一個體貼的老公,可以分擔家務和照顧小孩,還有一個可愛又逗趣的女兒,尤其看到她向我求助時的撒嬌神情,真是一天勞累後最大的幸福了!
- Oct 14 Mon 2013 03:00
驚點語錄(278)
- Oct 13 Sun 2013 05:25
青椒 甜椒他們都是有性別的喔!!
- Oct 12 Sat 2013 05:08
驚點語錄(274)
- Oct 11 Fri 2013 05:27
在美國的一位朋友寄來這篇文章分享
1654年,23個猶太人首度踏上紐約(那時叫新阿姆斯特丹)這塊土地,揭開猶太人美國移民史的序頁。經過400年,歷經艱辛,尤其是1920年、1930年代的二次反猶浪潮,終於站穩腳步,由社會底層奮鬥至社會高層。於今,不僅在金融界、學術界、百貨業、媒體業、科技業、娛樂業等發光發亮,甚至,幾乎可以在美國政壇呼風喚雨。
猶太人美國移民史,大致分為四波。第一批即1654年來的那23人,全部是SEPHARDIM。其後100多年的第二波,為數不多,到1776年美國獨立時共有2500人左右。第三波是1815年法國拿破崙戰敗後,歐洲各國掀起反猶浪潮。到1880年,大約有25萬猶太人移民美國。多是德裔ASHKENAZIM。
188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被刺殺,掀起反猶大屠殺(POGROM),大約有250萬猶太人逃難到美國,多是俄國東歐猶太人。因為人數太多,水準太差,1920年引發第一次反猶運動。1933年,希特勒迫害猶太人,大約有20多萬猶太人輾轉由歐洲來到美國,這批猶太人多是各界精英,替美國注入活力。
由猶太人的“英雄榜”,我們很驚訝的發現,猶太人的傑出,涵蓋各行各業,崛起的速度,僅短短100多年。
猶太人曾任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聯儲會主席、大法官,市長、大使,聯合國代表、世界銀行主席的,不勝枚舉。
第一個進入美國內閣當官的是MACY百貨公司老闆的弟弟,OSCAR STRAUS,1906年當THEODORE ROOSEVELT羅斯福總統的商業與勞工部長。
1964年,高華德BARRY GOLDWATER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2000年,利伯曼JOE LIEBERMAN代表民主黨參選副總統,更可見猶太人的影響力,橫跨兩黨。
這在美國移民史上是一個特例,在世界移民史也是獨一無二的。非但如此,國家被滅將近2000年後,還能復國,是人類史上唯一經驗。民族語言消亡將近2000年後還能復原,也是人類史上唯一案例。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17世紀後,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荷蘭人、西班牙人、義大利人、愛爾蘭人、亞洲人、先後來到美國。400年後,猶太人一枝獨秀,為什麼?
台灣人從1951年開始有留美學生,其後,移民陸續接踵而至。我們時常聽到某些台灣人多傑出,但是,有沒有諾貝爾獎得主?迄今,李遠哲是唯一的一個。猶太人占美國諾貝爾獎得主的1/3,而他們只占美國人口比例的2.2%。
以美國科學界的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又稱美國諾貝爾獎)為例,由1962年到2011年為止,猶太人得獎者有184人,占總得獎人的38%,而台灣人只有李遠哲一人。
台灣人在美國當醫生的不少,也都很優秀。但是,有沒有台灣人發明什麼特別的藥品或技術,像沙賓,沙克的小兒麻痹症疫苗,對挽救人類生命有重大貢獻的?
台灣在電影界有導演李安,獲得二次奧斯卡金像獎,大放異彩。但猶太人在好萊塢,群星閃爍。導演、明星、製片,全面控制整個電影業,我們耳熟能詳的明星,奧黛利赫本、保羅紐曼、伍迪艾倫、寇克.道格拉斯、哈利森.福特、芭芭拉.史翠珊、達斯汀.霍夫曼,………無一不是猶太人。
台灣人做生意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沒有一個國際型或世界級的企業或人物。1980年代,台灣人從廢鐵業賺了不少錢。尤其是台南與高雄一帶的人。但廢鐵業也是控制在猶太人手上。舉凡廢棄塑膠、廢棄用品、廢棄化學物都是猶太人的天下。因為猶太人初來美國,大多赤手空拳,只好由廢棄物裏淘金,化腐朽為神奇。
1848年,舊金山發現金礦,開始淘金熱潮GOLD RUSH。很多猶太人由東部往西部與南部擴張。那時,物質缺乏,猶太人開始經營舊衣服的買賣,並衍生出洗衣服(今日洗衣業的始祖)與改衣服的行業。甚至,逐漸擴展產品項目而成百貨業。今日,全美國百貨公司幾乎都是猶太人在經營,有其歷史因緣。
MACY、 BLOOMINGDALE、 LORD & TAYLOR、 T.J.MAX,、MAY、NEIMAN MARCUS,……放眼看去,幾乎所有百貨公司都有猶太人的身影。
猶太人移民美國最大的是1881年那一波。他們身上平均只有9元(其他民族平均是17元),多是文盲,給人的印象是又髒又臭,連早來的德裔猶太人都不願與他們為伍,深怕受牽連,被鄙視。因此,由愛麗絲島ELLIS ISLAND登陸美國之後,絕大多數住在最髒亂的紐約下東區,與同樣貧困的愛爾蘭人,義大利人同擠一區。多數替成衣業打工。
東歐來的猶太人,雖然目不識丁,卻極重視教育,他們知道,唯有教育,下一代才可能有翻身的機會。也因此,成衣代工是最好的行業,因為可以在家工作,又可以兼顧小孩的教育。有份關於當時東歐猶太移民的調查,61.2%的人在加工業工作,只有27.5%的人經商。經過一代的時間,加工業的人約降了一半為32.6%,經商的增加超過一倍達57.8%。變化驚人。
1891年東歐猶太移民當醫生或律師的,只有10多人。僅過10年,增加到1000多人,比起早來的愛爾蘭人、義大利人增長甚多,可見教育的功效。迄今猶太人在各移民民族,平均受教育的程度還是最高的。
隨著1848年的淘金熱潮,很多猶太人移居西部與南部。金礦首先在舊金山發現。舊金山人口愈聚愈多,生意機會愈來愈大。利維牛仔褲創辦人就是由紐約來到此地而發跡的。首創的BLUE JEANS,風行迄今100多年。利維的故事,膾炙人口,可見猶太人頭腦的靈光。
很多猶太人由西部、南部又擴散到中西部與中北部。多當流動攤販,販賣日常用品,如牙刷、肥皂、針線、梳子與舊貨買賣。因那時物質缺乏,交通不便,猶太流動攤販帶來很多便利,大受歡迎。流動攤販只要10元資金,二元買執照,四元買工具,四元辦貨。所謂流動攤販,事實上就是以馬蓬拖車(HORSE-DRAWN CART),裝上貨品,四處叫賣的商販。
2008年引起金融風暴的LEHMAN BROTHERS就是流動攤販起家而成金融巨富的。
金融巨人高盛集團GOLDMAN SACKS的創始人,MARCUS GOLDMAN在1848年由德國法蘭克福來到美國,也是先做流動攤販開始的。
高華德德祖父由德國來到ARIZONA,也是先當流動攤販,後成ARIZONA最大的百貨公司。第三代就可以當上參議員,參選總統,發展之迅速,遠遠超乎其他民族。
1960年代,不少台灣人到巴西,一如流動攤販,由小提包,到中提包,到大提包,而賺到上千萬美金的資產的,所在多有。但像猶太人發展成全國或國際性企業,或在政壇高層的,尚未聽聞。
台灣人在美國聲名響亮的,除了李安之外,還有1984年創立GARMIN(衛星導航)的高民環,1983年創立NAUTICA的朱欽騏,1993年創立NVIDIA的黃仁勳,1994年創立YAHOO(雅虎)的楊致遠,1999年創立ZAPPOS的謝家華,2005年創立YOU TUBE的陳士駿,設計大師吳季剛,高爾夫球天后曾雅妮,藍球新星林書豪,棒球名星王健民,郭泓志、陳偉殷等,開始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
台灣人來美國才短短60年,比起猶太人的400年算是稚嫩。或許,百年之後,台灣人也可在美國大放光彩。
1933年,希特勒當權,迫害猶太人。德國與歐洲猶太人才流亡到美國。替美國帶來許多一流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社會學家等精英。這與1881年那批東歐俄國猶太人完全不同。
因此,有人說,應該塑立雕像感謝希特勒,送給美國這麼大的一筆資產。讓美國由學術邊陲地帶變成世界學術重鎮。愛因斯坦、馮紐曼、馮卡曼都是那時來的寶貝。
他們來到美國受到極大的壓力,因為那時經濟蕭條,學術界怕這些猶太人搶奪他們的工作機會。經由很多猶太人的奔波,猶太組織的資助,一些學術機構才收容他們。但不到數年,他們就用他們的成績與貢獻來證明他們的傑出。此後不但不受抵制,還大受歡迎。
如果不是奧本海默,泰勒等人主持的“曼哈頓計劃”製造出原子彈,結束二次大戰。戰爭要拖到何時,死傷多少人,甚難估算。
猶太人在金融界與經濟界的實力與勢力,盡人皆知。美國第一個諾貝爾經濟獎PAUL SAMUELSON,美國芝加哥學派創始者佛里曼FRIEDMAN,都是經濟界一代宗師。
美國猶太人取得40%以上的諾貝爾經濟獎。在經濟界的影響力,無與倫比。
華爾街的GOLDMAN SACKS、MORGAN STANLEY、 MERRILL LYNCH、 LEHMAN BROTHERS,……只要打個噴嚏,就可撼動世界金融市場。
2009年,雷曼兄弟倒台,幾乎釀成世界金融風暴。
猶太人流亡近2000年,深刻體會金錢的重要。因為沒有金錢,就沒有生存權,也沒有工作權。今日美國商學院,企業界、金融界、猶太人充斥,就是基於這個認識。
但是,有了錢還是可能被巧取豪奪。1948年之前,猶太人沒有國家的保護,法律成了唯一的依靠。哈佛法學院的教授,猶太人超過一半。
全美國律師,猶太人占有25%。紐約猶太人口只占12%,但法官、律師、檢察官則占65%。
美國大法官只有9個,猶太人占了三個,RUTH GINSBURG、 STEPHEN BREYER 、ELEAN KAGAN,全部出自哈佛法學院。猶太人在美國人口比例只有2.2%,大法官比例卻占了1/3。至今,猶太人已有8人當過大法官。
1916年,LOUIS BRANDEIS是第一個成為大法官的猶太人。
有了財富,有了法律保障,沒有健康享受,也是徒勞無功。醫學院的猶太人教授,比比皆是。猶太人在生物醫學方面的突出,由諾貝爾獎的得獎可以得到證明。不過,猶太人在生物醫學方面的突出,不是為了已身的財富,那是研究成果的附屬品。像研發鏈黴素而救了很多肺結核的患者的WAKSMAN,他將權利金的一部分在RUTGERS羅格斯大學設立了微生物研究所。
猶太人“英雄榜”又可發現另一個特色,就是他們功成名就之後,多會投身慈善機事業,或大力捐贈慈善機構,尤其是教育機構。
2013年10月1日的CNN報導,PEW 研究中心做個調查,做為一個猶太人的條件,第一要件是記得HOLOCAUST大屠殺事件。第二要件是使生命活得有意義。第三要件就是主持社會正義與和平。可見猶太人多麼重視社會公義與社會公益。
世界上捐贈給慈善機構最多的人是猶太人。像大家給予惡評的金融大鱷索羅斯,從1979年到2011年之間,短短32年,他竟捐贈出80億美元的巨款。絕大部分的人,80輩子也賺不到那筆數字。
猶太人“會賺錢,甘開錢”的特性,也是人類史上獨樹一幟的。
另外一個特色就是“創新”。猶太人一再強調,“沒有資本不是問題,沒有創意才是問題”。任何行業都需要創意,發明需要創意,音樂需要創意,文學需要創意,繪畫需要創意,……
猶太人在音樂界,文學界、電影界、攝影界、科學界,……人才輩出,與他們的創意豐沛有關。
經營企業也需要創意。像不二價的觀念,連鎖店的概念,不滿意可以退貨,分期付款,買一送一,不整數定價(0.99、1.99、9.99……)等促銷策略,無一不是出自猶太人的手筆。
STARBUCK的創辦人到義大利米蘭出差,就敏銳的關察到可以移植生意型態到美國,再加創意改造,就成獨一的特色。
HYATT的老闆JAY PRITZKER去洛杉磯出差,在機場附近的HYATT酒店喝咖啡,看到人來人往,沒有空位,嗅到日後機場旅館商機,當天
猶太人敏銳的嗅覺與快速的行動,可見一般。
製造出人類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是何等創意?研發出牛仔褲,芭比娃娃,FACE BOOK,又是何等創意?
我們不妨來掃描一下猶太人各行各業的代表性“出色人物”,由他們的出身背景,奮鬥過程,傑出成果,或許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發,取法一二。
令人感動的,不是他們的個人“傑出”,而是他們對社會或人類的“貢獻”。
現在,開始我們的“驚奇之旅”。
․GOOGLE 全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公司
1997年由史丹福(STANFORD)大學的博士生拉里.佩奇(LARRY PAGE)與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二人共同創造。
布林是1973年在俄國莫斯科出生的猶太人。1979年,6歲時與全家庭移民美國。
2013年,身價約22.8 BILLION 美元。佩奇也是猶太人。
谷歌的創造,改造了人類尋找資訊的方法與速度。
․FACE BOOK 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網站﹕臉書公司
1984年,馬克.諸克伯(MARK ZUCKERBERG)出生在紐約 ― 猶太家庭。
2007年,23歲的他與其他四位創辦人建立FACEBOOK這家公司。
2010年,被時代雜誌選為100名內最富有與最有影響力的人。
2011年,被耶路撒冷報(JERUSALEM POST)評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猶太人。
2013年,身價約16.8 BILLION 美元。
臉書的出現,徹底改變人類的溝通方式。
․STAR BUCKS 全世界最大的咖啡連鎖店﹕星巴克
1953年,霍華德.舒茲(HOWARD SCHULTZ)出生在紐約的布魯克林的一個貧窮猶太家庭。父親是卡車司機。他先是全錄公司XEROX的銷售員。1979年當上HAMMARPLAST咖啡機製造公司的總經理。1971年才成立的STARBUCKS(星巴克)是他的客戶。
1982年,舒茲跳當上STARBUCKS的行銷主任。有次出差到義大利米蘭,發現義大利有20萬家以上的咖啡廳,他們不只賣咖啡,而且是重要的社交場所。舒茲向老闆提議如法泡製,老闆拒絕。
1985年,老闆把STARBUCKS以3.8 MILLION賣給舒茲。舒茲大肆擴展,第一家國外分店在1996年日本開幕。如今,在全世界62個國家有超過2萬家星巴克。
台灣有295家。美國有13279家。
1999年,舒茲收購TAZO公司。2011年收購EVOLUTION FRESH公司。
2012年,又收購了TEAVANA與LA BOULANGE BAKERY。他也是JAMBA JUICE的大股東。他原來是NBA西雅圖超音波球隊SUPERSONICS的老闆,
2006年以350 MILLION脫手。2012年FOBES估計他有1.5 BILLION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