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娛樂自己,才能娛樂別人。”在舞台上演唱的陳昇就像老頑童般,玩性十足,除了飆歌也不忘耍寶。聽陳昇唱歌,就像聽他說故事一樣,他總有許多的故事想與歌迷分享。唱歌唱不完他的故事,他就寫成文章;文章寫得不夠具體,就拍成照片……他的創作源源不絕,因為他的故事還沒完,還在進行中……
當我遞上兩張名片,各給陳昇與他的助理時,陳昇就說,“一張就好,環保。”這不禁讓我聯想起,他曾教育過自己的徒弟劉若英,不能隨便送自己的唱片給別人,因為唱片是歌手費盡心思的嘔心之作,在未確認對方是否會真正去聽自己的唱片之前,絕對不能隨便送人。
陳昇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不會人云亦云。在許多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上,他卻不會全然認同,反而會質疑它,甚至推翻它。他調皮地說,“我也不是故意搗蛋的,但就會一直想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
人犯了想思病,一樣得吃飯!
人們常說,陳昇老是“不按牌理出牌”,給人一種不正經的感覺。然而他說,以前曾經很認真地跟別人說某件事,但人們就是不愛聽,反而開玩笑地說,卻又莫名其妙地就聽了下去。起初都十分在意,總是希望告訴別人這是怎么一回事,但大家都不願意接受那種說教的方式,反而用寓言式的、開玩笑的,人們才比較愛聽。
陳昇在樂壇闖蕩多年,如今已是“前輩級”人物,他的歌迷或是樂壇的晚輩都稱呼他為“昇哥”。我好奇地問他,當初怎么會成為一名歌手?陳昇就指著他的助理,說以前的事由她回答,看她是否記得。助理就笑言,“混口飯吃。”陳昇就在一旁笑了,“說得好,就是混口飯吃。”
其實,當初陳昇也並沒有夢想要成為一名歌手。他說,出門在外,總得找飯吃,看到別人能用寫歌來賺錢,自己也試試看寫一寫。至于為何能在音樂創作的路上走了這么久,助理就替他說,“因為混得還不錯。”
若唱歌是為了混口飯吃,那陳昇確實混得不錯,畢竟不是任何人都能混到如此程度。他的一首首深情款款的浪漫情歌,甚至已自成一格,歌迷們都稱之“昇式情歌”。然而,陳昇就說自己的創作其實十分生活化。“一天24小時,總不能都一直在談情說愛吧!還有很多其他事情要做啊!”他說道,“況且,哪有這么多的愛情故事可以講。”
愛情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他懷疑地說,“我就不相信,一個犯了相思病的人就不必吃飯。”至于他的創作靈感都來自哪裏?他就說,“一打開台灣的電視節目頻道,就永遠不缺乏創作題材了。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新聞,何愁沒題材呢?”
混,也混得有原則
雖說是“混口飯吃”,但陳昇在音樂創作上還是有自己的原則。他說道,他只會按照自己的理念寫歌,不會服從于外界的規範,尤其在政治意識形態方面。假若有人暗示他,這個不能寫,那個也不能寫……陳昇的回應就是,“那我干脆不跟你玩就是。”
陳昇也不喜歡一言堂,他說:“國民黨能批評,為何共產黨就不行?”一般而言,人們都會對社會敏感話題有所顧慮,所以盡可能不會在創作內容上觸碰這類話題。但陳昇卻不以為然,他認為這些都不敏感,它就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他說道,“發現不合理的事,為何不說出來呢?這不是控訴,只是具體地描述事實而已。”
身為一名公眾人物的陳昇,視自己為一個社會“公器”,他認為自己應該對社會大眾負起一種反映社會現象的責任。他說道,一些公眾人物常鬧緋聞或什么負面新聞,在事情敗露之后,他們會召開記者會公開道歉。這是為何?這就表示這個行為是一種錯誤,告誡人們不可效仿。
既然有反面教材,那也應該要有正面示範,他說這種事情總得有人帶頭去做。因此,既然他自己是歌手,也是音樂創作人,所以就透過音樂歌詞的方式來呈現,以表達自己對社會的種種意見。
虧錢仍要辦才叫堅持,但我沒虧錢!
不少海外“昇迷”都有一個願望,就是到台北看陳昇的跨年演唱會。他自1994年始,已連續18年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跨年演唱會,這已成為他的一個象征性標誌。問及他,為何18年以來都堅持舉辦跨年演唱會,他則回說,“我並沒有堅持什么,只是歌迷堅持要聽,我唯有配合大家而已。”
其實,陳昇沒想過要辦或不辦的問題,反正就是順其自然,應大家的需求去做就對了。他說道,“所謂的堅持,是演唱會已經虧了錢,但仍然要繼續辦下去。但,我並沒有虧錢啊!”他搬出餐廳理論說,一家餐廳若有客人要上門用餐,那就得開門營業;假若不營業,客人還不高興呢!既然客人肚子餓了,廚師怎會不煮東西給客人吃呢?有人要吃,就得端菜出來。”
我接問,既然有許多海外“昇迷”都期望能一睹“昇哥”的跨年演唱會,是否想過破天荒地在海外開唱呢?陳昇想也沒多想就斷然回答:“不要!”他直言,台北跨年演唱會的場地都懶得換了,況且也唱得好好地,為什么要換呢?”而且,他說在海外開唱是件很麻煩的事,當中的程序十分繁雜。所以他呼籲“昇迷”們,何不買張機票飛來台北看,如此一來也能順道在台北遊玩,可謂一舉兩得。
不是來看偶像 是朋友聚會
談及自己的跨年演唱會,陳昇老王賣瓜,自誇來看他的跨年演唱會絕對值回票價,甚至物超所值。他打趣地說,就像開餐廳一樣,他要客人都吃飽,吃到撐死才離開。他覺得,一場演唱會不是讓台下聽眾感到不滿地離開,就是讓他們感到很溫暖地離開。無論好壞都得有所感覺,絕對不能腦子一片空白地回家。
演唱會場地的選擇,陳昇也有自己的一番見解。他提問,“五万人的演唱會與500人的演唱會有差別嗎?”當然有差別,人數上就明顯不一樣,而且人多的演唱會就表示大賺錢。可是陳昇則說,“我又不缺錢,要掙這么多錢幹嘛?孩子都長大了,老婆也只要簡簡單單地生活。我缺的是時間,不是金錢。”所以,陳昇跨年演唱會的最高票價,也只是一些万人演唱會的最低票價而已。
陳昇覺得,演唱會最適當的人數約1000人就足夠了。如此一來,他才能與台下的歌迷朋友互動。他說道,万人演唱會,場地大且十分悶熱,這對于歌迷們是不禮貌的行為。“每年的跨年演唱會都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開唱,那裏的沙發又軟,室內場地又有空調,多舒服啊!”
一般而言,歌迷是在不同等的位置上認識歌手——歌手在台上,歌迷在台下。但陳昇並不想與歌迷之間的距離拉大,他不想讓自己成為所謂的“偶像”,或是一種信仰教條之類的東西,讓台下的人崇拜。他深知,這些被崇拜的日子遲早會過去。因此,跨年演唱會對他而言,其實旨在與歌迷們見面互動,就像是一年一度與老朋友們的聚會一樣。
沒有堅信,只有質疑…
雖然已連續18年舉辦跨年演唱會,但陳昇並沒有在堅持些什么,他甚至拒絕使用任何“堅持”、“堅信”等相關字眼。他說道,對于自己所寫的作品,他都會感到質疑;甚至在唱歌的時候也在想,“我為何會這樣寫這首歌呢?”
陳昇時常在懷疑,到底生命中有什么意義?他比喻說,“我就像身處在一片深山野林中,不斷地找尋高峰。若我找到了,我爬上了頂峰,那就不必爬了,就停下腳步了。”他就是因為不知道答案,所以一直在摸索之中,就在這當兒不斷地創作出新的東西。
他說,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遺憾”的因素,“既然尚未蓋棺,就不能定論。人生既然還沒走完,就會處在摸索與懷疑的狀態中,這也是創作源源不斷的動力。在技法上,不斷地創作是為了彌補過去的遺憾;在理論上,這就是未達到頂峰,所以不知道答案在哪?”
別再宅了,動起來!
去年,陳昇用了12天完成了腳車環島的旅程。他曾經與友人炫耀:“台灣男人一定要做三件事——登玉山、泳日月潭、腳車環島”。這三件事,他都完成了。那沒做到,就不是男人?陳昇說,非也,這只是他個人認為必須完成的事而已。其實,他覺得每個人“非做不可”的事都不一樣,自己可以立下目標,讓自己動起來。
他就談及台灣有一部紀錄片《不老騎士》,講述五位年均逾80歲的老人騎摩哆環島的故事。其中一位老騎士甚至在車頭放置了他已辭世的老婆遺照,因為他曾答應老婆要帶她騎車環島,但在老婆生前最終也沒做到,所以他就以這種方式,完成他的諾言。陳昇就讚說,這多么感人啊!反觀台灣許多男生越來越不愛動,變得越來越“宅”,人人都變成低頭族,中了科技毒癮,成日上網玩電玩。陳昇就覺得奇怪,為何不追求真實世界的東西,卻沉迷于虛擬世界呢?陳昇也不能理解,網上聊天有什么好玩,何不相約出來面對面聊天呢?為何聊天會變成在電腦前打字呢?他說:“結果現在的人寫字都好醜哦!”
除了喜歡騎腳車,陳昇平日最在乎的,就是有沒時間游泳。他說,沒有游泳,自己感覺就沒醒過來,好像與世界有了一段距離似的。游泳是他處在混沌與清醒的關卡,唯有游泳之后,他才會覺得世界真實一些。他還開玩笑地說,下次的訪問就相約在泳池邊,這樣他就能邊游泳邊接受訪問了。
明朝散髮弄扁舟…
陳升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先從台上台下兩組照片看起──看他唱歌時,好像不只觀眾在享受,他自己更是樂在其中,搔首擺腰扭屁股,娛人,先娛己;看他接受訪問時,T恤五分褲、拖鞋,率性伸伸懶腰……這是閒人或是懶人行徑,還是不把記者當外人,都當自己人了,別太約束!
哈!其實,編者毫無詆毀之意,曾聽聞同行採訪大牌,最怕內容被設定,不准跨越雷池一步;或“心防”太重,只能在外圍兜轉,進不了主題;或受訪者的理想定得太高,完美到幾乎可以列入教科書勵志……太刻意,太修飾,以致內容很容易成為櫥窗裡的商品,與人總是隔著一面無形的玻璃牆。
雖然,有時慎重一點,是對人的尊重,但有時隨和,是對人親切一點。這一條線,就看大家如何去判斷,隨心,並不是隨便……
做人不要太拘謹,瀟灑一點,才能笑談風雲,看透得失。就算有人害了相思,一樣得吃飯,人生,沒什么大不了的事……管它稱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編者可以了解偶像是需要“包裝”的,但幸好,陳升向來不是偶像歌手,可以瀟灑許多!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