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05
- 康健雜誌
- 作者:張靜慧
過母親節不一定要吃大餐、包大禮,5個過節提案,讓你跟媽媽感情更麻吉。
旅美工程學家、作家陳之藩曾在美國南方一個小鎮教書,他的房東是位年近八十的獨居老太太,丈夫已去世、子女各自成家。陳之藩搬進去的那天,她就把三代家族史說了一遍,之後幾乎天天「複習」。
老太太總是稱陳之藩「我的孩子」,非常羨慕陳之藩常收到親友來信,她巴望著兒女的信息能如雪花般飄來,但「萬片鵝毛似的雪花,卻連一張硬些的卡片都沒有,」陳之藩不禁替她感到心酸。
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每年辦母親節活動,本意是希望子女陪媽媽一起參加,但不少子女送媽媽來後馬上走人,好像找到人免費照顧老人家一天,讓工作人員看了很感慨。
「其實父母要的真的不多,」弘道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說,子女幾句噓寒問暖、哪怕只回家待一天,就能讓他們高興很久,「關心、陪伴就是最好的禮物。」
以下是5個過母親節提案,簡簡單單就能拉近跟媽媽的距離:
1.用老照片說故事
老人家最愛談往事,一打開話匣子就停不了,這的確有助他們的心理健康,醫學界就用懷舊治療(ReminiscenceTherapy)鼓勵老人家分享人生經驗,幫助他們肯定自己的價值、減輕憂鬱情緒。
導演李靖惠曾拍過外公外婆的紀錄片《家在何方》,拍片時和他們聊天,才知道很多過去她不知道的事,「我第一次這樣了解親人,找到自己生命的脈絡。」
她也會整理家人的舊照片,裝進新相本,家族聚會時拿出來看。
她認為,照片是凝聚家人感情非常好的媒介,她曾整理出爸媽約會時去日月潭划船的照片,光這張照片就有很多故事。「讓老人家當主角,看著照片中年輕的自己說故事,臉上充滿了光彩。」
2.你陪伴,她開心
李靖惠曾陪媽媽回故鄉台中縣大肚鄉,看看曾住過的老家、工作過的裁縫店,還巧遇老鄰居、老朋友,「景物雖然變了,但感情還在。」尤其因為有女兒一起分享生命經驗,那一天她媽媽非常開心。
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曼麗的母親已75歲,平時不常出門,陳曼麗假日會開車載她去山上、海邊走走,吹吹風,看看風景,母女閒話家常,媽媽就很高興了。
3.親手做禮物誠意百分百
作家琦君的兒子小時候曾熬夜趕工,用火柴棒搭起立體的「快樂」兩字送給她,「我的感動無法名狀,」她形容。
她把「快樂」放在玻璃櫥裡最明顯的地方,即使火柴棒的紅蒂頭日漸褪色,骨架因膠水脫落而鬆散,她還是小心翼翼地收藏在盒子裡,幾度搬遷都沒有遺失,還常常拿起來細看。
「它給予我的是那一份誠摯的『快樂』,」琦君道盡父母對兒女永遠的情感牽繫。不管禮物大小,只要出自兒女的誠心,媽媽都歡喜。
頑石文創開發顧問創意總監程湘如會親手畫卡片給媽媽,既不花錢,又能展現自己的美術天份,媽媽總是非常寶貝這些卡片。
家事女巫林素芬記得小時候買過一副耳環送媽媽,「只花了8塊錢,」沒想到媽媽一直珍藏在上鎖的盒子裡。現在她自己也當媽媽了,孩子寫的一張卡片或小紙條,哪怕上面只有一句「媽媽,我愛你」,她也會留著。
為媽媽做頓美食也是個好主意。
林素芬說,在還不流行吃西餐的年代,她們兄弟姊妹6人就曾模仿西餐廳做沙拉醬、玉米濃湯、烤麵包給爸媽吃,「用中式的圓桌吃西餐,很不搭調,但很新奇。」因為當時住平房,連鄰居都跑來看,熱絡的氣氛,她到現在都還記得。
今年母親節林素芬有個特別計劃,要跟媽媽、阿姨,再帶著女兒,一起去向快90歲的外婆學做菜,四代同堂,把家傳美味延續下去,也讓幾位媽媽都開心過節。
4.手足相親父母最大的願望
導演李靖惠的外公住進安養院前,她問阿公有什麼心願,他說:「希望兒女一直相親相愛、互相照顧。」
遺憾的是,有些家庭的兄弟姊妹小時候感情好,長大了卻因為某些原因不和,甚至不相往來,「這會讓父母很心痛,」弘道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說。如果能化解心結,當然就是給母親最好的禮物。
李靖惠的經驗是,手足裡最好有一個人比較「雞婆」,三不五時相招大家聚會,最好全員到齊,創造凝聚親情的機會。在她家,她就是那個「雞婆」的大姊。
5.送禮送到心坎裡
先了解媽媽的需求和喜好,送禮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程湘如有位朋友發現,媽媽每次去大陸玩都會買名牌皮包的假貨,於是她過節時就送媽媽真品,媽媽非常高興。
但昂貴的禮物不一定人人愛。程湘如的媽媽比較儉省,不希望孩子花大錢買禮物,所以送她小東西、自製卡片、陪她吃頓飯,她就很滿足。「重點在你有沒有去了解媽媽,」她說。
更重要的是,不僅在母親節這天表達對媽媽的關愛,更把這份情感延伸到剩下的364天。
自製康乃馨送媽媽
走進台北市環保創意再生協會,才明白什麼叫「化腐朽為神奇」:免洗筷交叉搭成燈罩、鞋盒變面紙盒、舊衣服剪成條狀,可以做成圍巾;連過期的蝴蝶結形義大利麵,都能拿來當海報的花邊……。
在協會理事長連苑伶眼裡,世上沒有廢物,只要願意動手,每個人都能發揮創意,把垃圾變黃金,「垃圾是有美學的,它會給你很多驚喜!」她強調,延長廢棄物的生命,不僅省錢、回到過去惜福愛物的素樸生活,也美化了生活空間,更是幫地球一個忙。
環保創作還變成親情的黏著劑。本來家人看連苑伶成天把玩廢棄物,都不懂她在做什麼,後來看到美麗又實用的作品,並且她也會請家人幫忙參與製作,家人慢慢玩出樂趣,常常張大眼睛四處尋寶,撿廢棄物回家一起動腦創作。
為配合《康健》採訪,連苑伶在短短一兩天內研發出用紅白塑膠袋做花朵,並教會協會的「頭號志工」──媽媽和公婆,一起做出數十朵花。「謝謝《康健》給我的考題,」她幽默地說。
買祝福不如親手做祝福,這束有樂活概念的花一定能給媽媽驚喜。
■材料:剪刀、白膠、釘書機、樹下撿來的細樹枝約10根、回收的紅白塑膠袋3~4個、深咖啡色紙膠帶(文具店及美術社有售)、銀色亮粉(文具店有售)、回收牛奶瓶、緞帶(可從禮盒、禮物上回收)
■製作步驟
1.塑膠袋剪成12×10公分大小的長方形,約剪30片(每3片可做1朵花)。
2.塑膠袋片對摺再對摺,剪出2個橢圓形花瓣。打開後像有8片翅膀的蝴蝶。
3.從中線抓出像扇子一樣的細褶,連續抓3片塑膠袋。
4.3片塑膠袋往上對摺,釘書機直著釘住底部,花朵成形。
5.把樹枝包進花朵2公分,撕紙膠帶約10公分,拉長讓它產生黏性,從上而下緊緊纏繞,把花朵和樹枝密合在一起。
6.整理花瓣,讓它「盛開」。在花瓣尖端處點白膠,黏上亮粉。
7.做出約10朵花,插入牛奶瓶,調整高低層次,最後用緞帶打個蝴蝶結。一束
永不凋謝、髒了還可以洗的母親節花束完成!
■花朵還可變身成胸花
1.取3朵花,折短樹枝,排成約三角形。
2.撕10公分紙膠帶,由上往下纏繞,將3朵花組合起來。將胸針打開,用膠帶固定。
3.緞帶穿過樹枝,繞到前方打蝴蝶結。
後記:不擅長手工藝的我實地試做,每朵花大概只需兩、三分鐘就可完成,相當容易。
採訪結束,連苑伶理事長把花送給我,我帶著它去商店買東西,店員好奇地問:「這花好漂亮,在哪裡買的?」是用俗俗的塑膠袋做的,神奇吧!
母親節特選禮物
●科技產品
老人家擔心頭腦退化,送媽媽數位相機、手機、電腦等科技產品,並耐心教她使用,幫助她學習新事物、保持動腦習慣,可以維持頭腦靈光。
以後並可以跟她分享照片,用手機通電話、用電子郵件聯絡,讓科技成為維繫親情的幫手。
●顧健康的禮物
例如血壓計、血糖機、體重計等,教她使用,常關心她的健康狀況;更可以邀她一起去運動。
●有「個人風」的禮物
頑石創意總監程湘如打算送媽媽一個印有她年輕時照片的杯子,「這是屬於她的、獨一無二的禮物,而且會勾起很多回憶。」
●讓媽媽有成就感的禮物
我最近幫媽媽報名麵食烹飪班,每週都學三、四道麵食,她回家試做,家人邊吃邊讚美她是「資優生」、手藝有專業水準,老媽聽了心花怒放,直說要挑戰更高難度的麵食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