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精神科診間求助的病人,對親友、旁人最不能接受的話語是什麼?


往往是很直接的「你怎樣怎樣就好了嘛!」


「你不要去想就好了嘛!」


「你往好處想就好了嘛!」


「你要學習正向思考。」


雖然言者無意,但一字一句,在受苦而煩躁的病人腦海裡,就像是凌厲的穿心箭,蘊含著病人就是自作自受,老愛往負面想,才會讓自己陷入谷底。


而旁人這些遣詞用字,也會讓因為受到傷害而心思敏感的病人,覺得關心他的人心裡的想法是「我做得到,為什麼你做不到?」往往只能壓抑在心裡不敢講的是:「你又沒受過我的苦,哪有你講的那麼簡單?」


進入21世紀,「正向思考」成為登上國際學術期刊的顯學。「病態心理學」只牽涉少數人,正向思考則跟每個人都有關。透過大眾媒體傳播,正向思考與「快樂學」還可轉化成「快樂經濟學」,儼然成為比GDP成長還重要的事情。


許多讀書會與成長團體,以學習正向思考為主題,這可以拿來當成自我的修練,體會正向思考為自己帶來的好處。但要留意的是,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能當下從正向思考獲益,有時正向思考的優點會被過度渲染。


過度強調正向思考會造成什麼傷害?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時常在臉書上流傳的「不要接近常常抱怨的人」、「遠離負面思考的人,不要跟他們做朋友」、「認識快樂的人,會讓你更快樂」,這直接把很大比例的人們判定為像是細菌或病毒一樣有惡質的傳染力,最好要隔離開來。這難免會讓人想到「思想控制」與「淨化」,想到種族隔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