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我們生活中使用的東西都經過設計。就像桌面上的訂書機、筆、迴紋針,這些物品的發明,是因為有人遇到問題之後,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為甚麼設計加了思考就會不一樣?為甚麼思考又跟設計有關係?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得以在台灣被普遍認識,來自2012年一部由四個台灣人拍攝的《設計與思考》(Design & Thinking)紀錄片。製作人楊育修是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研究員,前往舊金山駐地五年的時間,促成這部紀錄片的誕生。
《設計與思考》透過影像的呈現,記錄設計思考如何以「人」為中心,以設計為基礎,讓企業家、設計師、創業家、政府和每一個人激盪成長。「有個資深設計師跟我說,如果十年前有這部片,我們設計產業可能就不是現在這樣。」楊育修懇切說道。
「設計思考」的名稱來自美國知名設計公司IDEO。IDEO囊括全球最多的產品設計獎項,曾連續三年登上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百大創新公司排行榜。IDEO的CEO Tim Brown和創辦人David Kelley,同時都是史丹佛大學的教授。Tim Brown曾經這樣解釋設計思考:「像設計師一樣思考,不只能改變開發產品、服務與流程,甚至是改變構思策略的方式。」和世界對話,讓設計發揮影響力,設計思考不只為設計師量身,更適用於每一個人。
有幾種作法,可以訓練創意的天分,培養開闊的眼光,讓一般人也可以擁有「設計思考」的能力:
訣竅1》
當一天人類學家 在生活中田野調查
Tim Brown說:「設計思考的第一步,就是直接觀察。」
在生活裡觀察,讓你具備新的眼光,找出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普拉爵文創執行創意總監薛良凱,運用設計思考方式,提供各種產業新的設計方向。他舉例汽車設計師從「事本」到「人本」的轉變,以前關注的是汽車的人體工學、性能、價錢、外觀等,這些當然重要,但現在的設計不止如此。「二十年前,汽車裡沒有放一杯飲料的空間,只能買掛鉤,鉤在冷氣的出風口上,甚至連聽音樂的音響都沒有。因為早期的設計師覺得,開車的人怎麼會想聽音樂?也不可能喝飲料!」
薛良凱表示,以前認為不可思議的事,經過設計思考就完全改觀了。現在必須觀察人們需要甚麼。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考,在乎的是人坐在車裡的感覺。
如果可以凡事以人為本,透過好像「人類學家」的現場調查和觀察,看到的就會不一樣。觀察可以讓人活起來。
訣竅2》
不只是呼吸 你有聞到花香嗎?
你每天只是呼吸嗎?還是運用自己的嗅覺去感受?
屏東東源部落有一個著名景點「水上草原」,草原下竟是一片汪洋水澤。赤腳踏進泥土,在草原上搖搖晃晃的感覺,好像走進大地的彈簧床。當一個人膝蓋以下沾滿泥巴,同時聞到草原的味道,感受是很強烈的,走過的人都會難以忘記。其實這樣的體驗也是一種設計,在生活中用各種感官的功能思考,可以觸發新的想像空間。
薛良凱形容,「五感體驗」是設計思考運用在服務裡的重要方法,「人對重複感官印象會很深刻,觸覺和嗅覺同時作用,就不容易忘記這個經驗。設計師也是按照使用者的感官來解決問題。」
訣竅3》
同理心是成功關鍵 不會忘記讓位給孕婦
在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的「設計實驗室」,戴上約懷孕五個月重量的假肚子,感受懷孕時的重量和辛苦後,怎麼會忘記讓位給孕婦?
「設計實驗室」是一個進行通用模擬的教室,以科學化的方法,幫助對於材質、產品通用度、五感感官等的研究。這裡除了提供一個創意環境,更可以通過體驗各種各樣的狀況,培養每個人的「同理心」。
後退一步,站到比較遠的地方看每件事的全貌,就可以知道為甚麼別人想的跟自己不一樣。願不願意有同理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是設計思考的核心。楊育修談道:「每個人都希望政府多給點經費,可是如果你多拿一分,別人就少拿一分,因為餅就那麼大。同理心讓你知道別人面臨的困難是甚麼,你就可以幫他來幫你自己。」
訣竅4》
重新「定義」問題 像設計師一樣思考
楊育修神色飛揚地說起Dropbox──使用者可以儲存和共享資料夾的雲端儲存服務,「我覺得它超級無敵好用!」
「如果覺得它是隨身碟,永遠只在想容量和用法,那它就永遠是隨身碟;如果你重新定義它是一種『儲存』,解決的方法就會完全不同,可以是硬體更可能是軟體,面相就變得很大。」這就是設計思考的結果。
台灣陸續興建了許多公園,有的是舊址換新,大部分的流程,是發包請執行的設計公司重新設計。新公園有新設備、新造型,也結合當地的特色,變成「二代公園」。但是舊換新,卻有一個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就是「棒」與「很棒」的公園,一樣都沒甚麼人使用。
如果能重新定義,「不是設計一座公園,是設計一座『讓更多人使用』的公園,結果一定會不同。」楊育修觀察。這座城市需要甚麼樣的公園?誰來使用?怎麼和市民連結?怎麼鼓勵市民來公園運動?都是設計發想的過程。要讓大家使用公園,應該更新軟體,不是單純改建成一個二代公園。
所以,遇到困難,別忘了先重新定義問題,再找解決辦法。
訣竅5》
突破框架 停車格變身街角小公園
《設計與思考》拍攝的人物包括電影導演、腳踏車店老闆、科學家和廚師等。廚師Stephen的創意,就是設計思考的最佳展現。
Stephen不認為自己是在煮飯,他將烹飪派對視為「娛樂產業」,而且很有市場潛力。他提供食材,讓大家參與「烹飪體驗」,在同心協力完成料理的過程中,炒熱氣氛、放鬆心情,廚房成為娛樂的最佳舞台。「怎麼煮飯」一般人視為是硬體的更新,但他突破框架,不再只是想像中提供好吃餐飲的廚師,創造了一個新的體驗。
楊育修在美國五年的時間,觀察到舊金山一個「街角小公園」(parklet)計畫。剛開始是一群年輕人到路邊暫時停車的機器投錢之後,在停車格上鋪滿草皮,搬幾張咖啡桌就這樣喝起咖啡。警察準備取締時,他們充滿創意地說:「這30分鐘是屬於我的,我已經投錢了。」
有趣的是,這個創意作法從去年開始,逐漸變成整個舊金山的運動。有些店家把停車格直接變成永久的公園,一個4~5坪的小公園。「可能在今年或明年,舊金山會有將近150個這樣的公園。每個公園都有不同的設計風格。」
不只是停車格,這座城市展現強大的包容力和創造力,創意讓不可能成真。
訣竅6》
你願不願意嘗試願不願意擁抱失敗?
「失敗沒關係」是設計思考的價值之一,說起來容易,當然不簡單。
一些從前被否決、無法執行的提案,楊育修現在學會先去做了再說。並不是衝動去做,而是在一百個想法裡,先選擇一個小實驗執行,即使失敗也不至於全軍覆沒,從失敗中學習的結果其實更甜美。「重點是你有沒有勇氣做這個嘗試,有沒有洞見的眼光。」《設計與思考》影片裡,多倫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Roger Martin這樣的觀念,讓他很震撼。
也因為自己先去做了,所以再去問問題時,會說:「這樣好還是那樣好?」而不是:「我能不能這樣做?」這兩者的差別,在於「請求原諒」,而不是「請求同意」。如果抱持著更開放的心胸去嘗試,很多事物都可以自由重組。小失敗可能換來大成功,即使這個提案最終都沒有得到青睞,人生的改變,也早就不只是成功或失敗這麼簡單而已了。
設計思考不是一套準則,也不是唯一權威,它沒有規範、沒有邊界,更沒有標準程序。很多產品或產業在出現之前,從來沒有被見過,怎麼可能會有一套標準可以遵守?
思考、探索的過程中,用開闊的心胸接納各種可能。不斷嘗試,你也可以擁有設計思考的創意。
財務管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