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親子天下雜誌41期




  • 作者:李岳霞

 


 


 


維繫婚姻美滿,除了夫妻同心協力,跟你如何和公婆或岳父母相處還是有那麼一點關係。


 


 



維繫婚姻美滿,除了夫妻同心協力,跟你如何和公婆或岳父母相處還是有那麼一點關係。


根據《哈芬頓郵報》報導,美國密西根大學一項追蹤長達26年的研究發現,當先生與岳父母相處愉快時,夫妻倆離婚的風險會降低20%。反之,若太太和公婆很要好,夫妻倆的離婚風險會增加20%。


研究者從373對夫妻第一年的婚姻開始,不定期追蹤他們的狀況,發現夫妻與公婆或岳父母截然不同的相處模式造就了不同的婚姻結果。因為女性把人際關係看得很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也傾向用為人妻母的角色定義自我,導致公婆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會影響她們對自我的認知,因此往往到最後太親密的互動反成關係殺手。而男性更重視照顧家人的生活,較不會把岳父母的言行放在心上。


此外,女性比起男性會特別在意自己的父母與先生的關係。當先生努力對岳父母好,太太會連帶覺得先生很疼愛自己。因為太太的解讀是:他肯花心思照顧、認識我爸媽,表示他一定很愛我。


研究者對於促進家庭和樂的建議是:公婆若跟媳婦感情不錯,可留意自己的言行是否會讓媳婦覺得「管太多」;岳父母則可放寬心胸與女婿建立較深厚的關係。


✽ ✽ ✽ ✽ ✽


【看更多】


解開隔代教養心結 文/李宜蓁


「媽,跟你說了多少次,飯前不要給小乖吃零食,難怪每天飯都吃不完。」


「她一回來就喊餓,離吃飯還那麼久,先墊個肚子嘛!」


「小乖,餅乾拿來,以後飯前不可以吃零食,聽到沒?」


「吃個餅乾也要管,你們那麼行,乾脆帶回去,自己教好了!」


現代雙薪夫妻為了拚經濟,將照顧孩子的責任外包給自己父母的比例愈來愈高。根據主計處民國九十五年的統計顯示,隨著女性就業比例升高,十五至六十四歲已婚女性由自己照顧幼兒的比例,在近二十年間降了一二.一%,委由父母或其他親屬照顧的比例,則上升了七.二%,其中又以「家中最小子女未滿三足歲、教育程度大專及以上已婚婦女」的比例最高。


這些學歷較高的父母有自己的教育主張,與上一代之間為了教養不同調而意見不合的機會也跟著升高。隔代教養不同調的衝突點,可以是小朋友的生活習慣(如吃喝拉撒睡)、管教態度(過嚴過鬆)、跟誰關係較親密(如把父母當玩伴,認祖父母為爸媽的「阿嬤子」)等,小到一顆糖果、一杯可樂都足以挑起隔代關係的戰火。


當孩子年紀還小,隔代教養衝突除了單純的「對事不對人」,不同意對方某件事的觀念與做法之外,更多是祖父母和父母大人之間借題發揮的「隱性主權角力」問題;等孩子進入學校面對功課壓力後,隔代教養問題又多了教育責任,情況將愈加複雜。


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分析,隔代教養加上父母的成長史,以及與祖父母過去的心結,處理起來難上加難,一般父母輩(尤其為人媳婦或女婿)大都敢怒不敢言。祖父母與父母雙方若不懂得從中取得共識,吸納對方優點,很多小歧見累積久了就變成見。


在台北工作的張啟成(化名)將剛出生的大兒子交給南部的岳母帶。因兒子不愛吃青菜水果,外婆從此只準備他愛吃的食物。張啟成怕兒子偏食,假日回南部特別餵他吃青菜。個性較為強勢的岳母說:「你兒子不會吃的。」後來兒子整碗吃光,張啟成將碗拿給岳母看,想告訴她,「你煮得很好吃,他全吃光了」來和緩緊張情勢;結果岳母以為他刻意挑釁,大罵「對,對,你最厲害!」明明彼此都是好意,關係卻給弄擰了。


解開心結四步驟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主任陳若琳認為,解開隔代教養的心結,第一步,正向去理解父子母子與祖孫之間的關係並不一樣,必然產生不同的應對態度,因此不應期待祖父母來扮演父母的角色。父母對孩子事事講求教育意義、養成品格與規矩,「而祖父母到了這個年紀,孫子就是拿來疼愛、享受親情的,有很多包容與寵愛是很正常的。」曾做隔代教養研究的陳若琳笑說,問到這些阿公阿嬤有沒有「寵孫子」,大家都急忙搖手說:「沒有沒有,我是疼孫子!」


祖父母和父母在教養的觀念與做法上有代間差異在所難免,父母輩應避免把差異簡化成「老人家食古不化」的刻板印象。「其實祖父母滿怕被說很傳統,」陳若琳分析,許多祖父母說幫忙帶孫前要做好心理調適,因為他們也怕遇到教養問題時,無法和下一代溝通。從祖父母的角度來想,他們也擔心自己帶孫子的方式,可能不符兒女的期待。其實,他們只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能被肯定、被看見。


第二步,父母輩要誠實的面對自己的選擇。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是他生的,不管有沒有親自帶孩子,孩子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都應該由自己來決定。「這是父母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陪伴孩子愈多的人,影響力就愈大,這很現實,」台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黃迺毓分析。若真的不能接受祖父母的觀念,一開始就不應該選擇隔代教養方式。


另外,很多父母則看見孩子跟祖父母比較親,心裡不好受。黃倫芬則建議父母應反向從孩子角度出發,祖孫感情好表示孩子有良好的依附對象,對孩子身心發展好處多多,父母要學習接受這個事實,「並且趕快讓自己也跟孩子的關係也好起來,才最重要。」


很多父母因不能親自教養產生罪惡感,又擔心祖父母無法給予教育上的多元刺激,內心拉扯掙扎。聯合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邱惠瑄提醒父母,要常常回想將孩子交給祖父母帶的優點。例如比交給保母更放心更安全,孩子天天吃得到祖父母親手做的健康菜餚,並得到祖父母的愛與生活照顧;夫妻倆可以無後顧之憂的衝刺事業,不用擔心為了工作耽誤接送小孩的時間等等。邱惠瑄說,「既然選擇了隔代教養,就表示這種方式有某些優點,父母應該抓穩教養的大方向,而不是把心思放在彼此不合的細節上斤斤計較,」反過來想,給孩子良好的生活照顧,對身心發展何嘗不重要,孩子的教育無法完全外包,終究還是父母自己的責任,不能一味推給祖父母。


第三步,保持彈性、設定目標、建立夥伴關係。愛與教育的方式千百種,放學後要孩子馬上寫功課,還是給點緩衝時間休息吃點心,沒有一定的對錯。尤其是技巧與尺度的問題,父母得先放下執著,充分授權,兩代才能真正站在同一陣線。建立共同教養的夥伴關係之後,再坐下來好好談教養大原則,祖父母才聽得進去。祖父母也許不能教孫子ABC,邱惠瑄建議請阿公阿嬤教123、說台語、客語等,讓他們感覺有些東西是「非我不可的」。另外,最好養成討論的習慣。比如晚餐時父母問祖父母,「今天帶孫子做了什麼?有沒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呢?」習慣發問、養成溝通習慣,兩代比較容易培養出愉快的共養氛圍。


第四步,省視自己與父母親或婆家岳家的關係,可避免彼此陷入「你就是愛挑剔我」的隱性主權角力。雅惠(化名)和婆婆同住,先生長期派駐大陸。經常獨自面對隔代教養困擾的她發現,當孩子身體不舒服或鬧脾氣時最容易引爆衝突。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和做法,大家又急著解決問題,最後常常是大人陷入情緒風暴,應該是主角的孩子反而被晾在一旁,不知該聽誰的;後來相處久了,她也明白夫家的文化,婆婆愈來愈信任她,衝突就慢慢變少了。


呂旭立紀念文教基金會資深諮商心理師成蒂分析,父母在管教孩子時,有些情緒會引發特別強烈的反應,是因為自己和原生家庭還有一些未了的情結;現在又加入「我的父母只愛我的孩子不愛我」、「都是我父母害我跟孩子不親近」的複雜感受,因此情緒特別容易被挑起。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副教授張德聰曾任張老師基金會執行長,輔導過很多隔代教養的案例,他發現原本上兩代關係就有問題時,特別容易發生大人搶著討好小孩來證明小孩比較愛自己,或祖孫聯盟來欺騙父母的不平衡組合。


成蒂建議,這時父母應該有所察覺,在內心檢視自己跟祖父母或婆家岳家的互動關係,層層剝開表面的問題,看到行為底下的動機,才能做一個有餘力關照孩子、也關照自己的父母親。


根據專家建議,跟隔代的祖父母溝通有六項提醒:


1. 正面不衝突,私下好商量:跟祖父母意見不合,最忌當場嗆聲,情緒一來說出後悔的話,兩代裂痕將難以修補,更會給孩子混亂的訊息。衝突發生當下,雙方應該以不批判、指責的態度去理解對方的動機與焦慮,否則容易像兩個大小孩一樣爭吵不休。父母應該私下找氣氛不錯的時機點,用請教的態度跟祖父母商量,讓他們有機會分享帶孫子的辛苦和感受。一旦養成了溝通的良好模式,祖父母也會更容易接受新的教養觀念與做法。


2. 做面子給祖父母,以感激取代愧疚:老人家很需要被肯定與稱讚。記得經常在孩子與其他家人面前,公開讚揚祖父母帶孫子的辛勞,並教孩子用言語和行動表達感謝,孫子一個貼心的擁抱勝過千言萬語。牢記祖父母的重要節日,用長輩喜歡的方式答謝他們,如拍全家福照片、生日時製作祖孫光碟或一起出國旅遊等。



4. 幫另一半做公關:隔代教養很容易引發婚姻衝突,讓另一半成為夾心餅乾。夫妻倆要掌握好教養與溝通原則,當彼此的後援。外出旅遊回來,除了孩子的禮物,也要記得幫祖父母帶一份,送禮物時嘴巴甜一點:「這是你媳婦(或女婿)特別買給你的。」


5. 提供建設性做法:不給小孩喝可樂,那可以喝什麼?不讓孩子看電視,那可以做什麼?父母記得在否定之後,應提供其他可行做法,和祖父母站在同一陣線解決問題。如改喝果汁,應主動準備果汁放家裡;或告訴祖父母一些適合帶孩子去玩的娛樂場所,如Y17青少年育樂中心等。孩子快上小學了,父母希望及早建立固定的作息,此時可以提供每日時刻表給祖父母,讓他們有所依歸、按表操課;孩子生病或受傷時,提供附近熟識的小兒科或家醫診所電話和地址,用備忘錄的方式幫祖父母建立處理步驟。


6. 五不:溝通中應避免一些負面的做法,如不在孩子面前說祖父母壞話、不刻意踩地雷、不用「你……」開頭的句子溝通(而改用「我……」





的句子)、不抱著改變或控制對方的想法進行溝通、不放大無謂細節。


根據教育部最新研究發現,有超過七成的青少年在國小畢業前,曾受到祖父母的照顧。讓孩子在童年時擁抱祖父母的愛與滋養長大,是件幸福的事。不過張德聰提醒,父母別忘了隨時準備擔起教養的全部責任,若沒和孩子同住,要及早帶回身邊;即使同住也最好和祖父母有獨立的生活空間,並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生活圈,尊重彼此的天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