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

 

康健雜誌157期

作者:吳若女

 

 

 我跟男友的感情很好,也將論及婚嫁。他是個誠懇踏實的人,跟他在一起很幸福,若照原訂計劃,婚後我們會住在他辛苦存錢蓋的房子。 

但最近他突然告訴我,因為家裡與鄰居有土地糾紛,父母希望他能幫忙買下土地,因此蓋房子的計劃要無限延期,並希望我能與他的父母同住。

男友是個孝順的人,為了不讓父母憂心,即使很想完成自己存錢蓋房子的夢想,還是答應出資買地。

我感到灰心,更難以理解,他父母都明白他想蓋房子的心意有多真切,也看到他多年來努力的存錢,就是為了想有一個自己的家。他過去交往的女友都是因為不想跟他父母同住而黯然分手,現在卻在夢想可以實現時請他放棄,我心裡為他感到難過。

他是一個值得託付終身的男人,但對於要跟公婆同住的情況,我感到很猶豫、想離開,我該怎麼辦?

專家解答 江文賢

台北生命線協會主任、生命線心理諮商所所長

看起來真是個兩難的問題,一方面你看到未來可能面臨的問題,另一方面又難以割捨對男友的愛。

男友存了多年的錢要蓋房子,突然間變卦,看到他如何處理跟家人的關係,以及怎麼處理你們之間的關係,是一個重要的徵兆。現在他會為家人做重大改變,未來是不是也是如此?

我很肯定你察覺的不對勁與不舒服,你說的不理解、灰心和難過,也呈現了你的隱憂。同時,你也看到男友的矛盾,認同他的孝順,但他跟家人的關係可能會對你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你該去了解和評估。

 

所以,我想從你的需求和隱憂、你跟男友間的互動,以及他跟家人的關係來討論。

能否在不同需求中取得平衡?

首先,你對這樣的徵兆接受度如何?也就是他怎麼處理跟家人的關係,以及跟你的關係。

坦白說,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會因人而異。你似乎滿喜歡男友孝順的特質,只是孝順的背後,可能隱藏著犧牲一點你們的關係,這是現實的狀況,如果未來持續發生,你能不能接受?又能接受多少?這是你需衡量的。

在滿足男友(或未來的先生)孝順和雙方關係的需求上,能不能取得平衡點?多少並沒有一個定數,每對夫妻都不盡相同。有人在結婚後,甚至比另一半更孝順對方的父母,有的則認定那是對方的父母,尊重另一半所做的,但不會參與太多。

你得先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期待。

研究發現,婚姻中有衝突的議題一半以上是沒辦法解決的。比如說要不要拿錢回家給父母?要拿多少錢?當沒辦法達成共識的時候,只能妥協。

而這個研究延伸出來的另一個討論是,「我們願不願意被另一半影響?」結果發現,婚姻中如果雙方願意被另一半影響,衝突比較能淡化,如果彼此都不願意被影響,衝突就會繼續存在,成為一直要面對的議題,沒完沒了。

比如說,下次週末要不要回家?為什麼父母生病都是另一半在照顧,其他兄弟姊妹都不用管?另一半的想法也許是,兄弟姊妹不照顧是他們的事,但這是我想做的部份。這些議題本身會帶來衝突,然而衝突是流動的,會隨著兩個人的互動而有所變化。

 

夫妻像朋友,才能走得長長久久

第二點想談的,是你們怎麼互動?這也會影響你的評估。

男友當初是怎麼跟你講這件事的?是很突然對你說他的決定?還是保有跟你討論的空間?有沒有尊重你的感受、失落和難過?

如果他有好好跟你講,並與你討論,表現出最大的誠意,而你還是不能接受,就得回到前面提到的基本議題,你對他處理家人的關係接受度有多少?如果他是帶著決定來跟你說,反而是比較大的危險因子,代表你們是沒辦法坐下來溝通的。

婚姻要走得長久、好好地走,彼此要愈像朋友愈好。朋友的互動是能討論、可溝通、可分享的,如果你們的關係是由一個人決定,另一個人服從,也許還能維持下去,但會變得愈來愈不能溝通。

研究發現,這樣的夫妻關係走到最後會比較冷淡,因為沒有分享、討論,像開公司一樣,擁有相同招牌,為了共同利益而維持下去。很多婚姻的衝突來自於一方給予另一方一個決定,卻沒有說明決定背後的原因。

從了解與關心,開始互動解套

我曾聽過一對夫妻吵架,先生生氣太太沒有把飯吃完,甚至到了厭惡的程度;太太覺得莫名其妙,認為只是吃不下而已。後來太太才有機會了解,原來先生從小被教導要把飯吃完,如果沒吃完就是不好的行為、沒有遵從家規,是不孝順的表現,因此很多是深藏在潛意識中,很細微的反應。

 

所以,不知道男友有沒有跟你分享,為什麼幫父母買地這麼重要?對父母有什麼特殊的情感或不捨?使他一聽就心軟了,也值得你進一步探究。

如果你們的互動還不錯,不妨帶著尊重和好奇的心情關心他:「你以前不是很想存錢蓋房子嗎?什麼事讓你有這麼大的轉變?」不要讓他覺得為難或被指責,如一開口就質問:「你為什麼要拿錢給你爸媽?」

反過來先疼惜他:「你存錢存這麼久,一下子全部拿出來給爸媽,會不會心疼啊?一定很心疼喔。」從對立轉為站在他身邊,一起面對這件事、體諒他,比較能打開他的心房,說出心裡真正的感受,或許他會說:「對啊,都是我媽要我拿出來的,我也不想啊!」這時候可以再一起討論,資助父母的分際點,甚至你也可以幫忙兼顧他蓋房子的夢想。

從了解和關心做起,用良好的互動來解套,會影響到基本議題的互動,也能鬆動改變。

男友是否能居中協調?

在台灣有個特殊現象,就是婆媳關係,廣義來 說是指夫妻和丈夫原生家庭的關係。男性在結婚後,通常沒有脫離跟原生家庭的緊密關係,這是文化上比較認同的發展方向。

男性在這樣的文化下,被賦予要繼續負擔原生家庭的責任,要怎麼拿揑跟父母親的界線,以及跟妻子之間的關係,就形成一個複雜的三角關係。

在西方的諮商中,會建議當事人盡可能避免這樣的三角關係,比如說鼓勵妻子和公婆直接建立關係,不需透過先生傳遞。但在台灣不見得適用,因為不是所有公婆都認為媳婦跟他們是平等的,怎麼能跟他們坐下來「溝通」,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是比較傳統權威的,還是需要透過先生居中協調,因此兒子(或先生)就顯得格外重要,必須扮演好中間過濾和協調的角色。

 

所以,觀察和分辨男友是用什麼態度來跟你講,是帶著他父母的情緒和期待而來?還是出於自己的想法,想照顧家人?這兩者是不同的。

最好的辨認方法,就是觀察他會不會常說:「我爸爸說…」或「我媽媽說…」如果有,代表他沒有太多自己的想法,較多是父母的意見和情緒,他在這個三角關係中,沒辦法扮演好過濾和協調的角色,可能會為了父母的意見和期待,犧牲他自己或你們的關係。

如果是出自他的想法,想要幫忙家裡,就是他個人的意願了。這要回到你怎麼看待他的價值觀?你能不能接受?如果他的價值觀跟你的價值觀衝突太大,你可以選擇不要繼續走下去。

不過如果這個價值觀沒有高過你其他的價值觀,不妨接受它。比如說,你覺得在親密關係中,有什麼比他家人或孝順更重要,像你提到「我跟男友的感情很好,他是一個誠懇踏實的人」,你看重感情好,喜歡另一半誠懇踏實,讓你有所依賴,那麼孝順父母雖然可能會犧牲一點你們的關係,比起來還是值得的,可以放在你的天秤上秤秤看。

在關係中也有支出和收入的概念,像接受或支持男友的孝順是一種支出,而你們的感情好是一種收入。也許男友還有其他優點或長處,讓你們的收入源源不斷地增加。你可以自行衡量,孝順的支出會有多大、多久、多頻繁?你們的收入是否大於付出?所謂收入增加,是指兩個人一起有愉悅的感覺,增加正向美好的感受。

 

別輕率放大未知的恐懼

你也提到對於是否要跟公婆同住很猶豫,甚至想放棄離開。

不知道你跟男友父母親的互動多不多?如果互動少,碰到壓力時比較容易朝壞的方向想,也是誤解的來源,容易扭曲彼此的關係,最好的方法是請男友在好日子、開心的時光帶你回家,在愉快的相處中多了解彼此。

如果已經熟識,互動得不太好,就要回頭想,結婚後你打算怎麼相處?頻率有多高?男友能不能接受你的決定?有些夫妻在婚前就協調好,一年內到對方家裡幾次,可以透過協商達成共識。

如果男友堅持要跟他父母同住,要考慮的面向會更多,端看你能不能接受這樣的角色和身份,多到對方家看一看,甚至住幾天,觀察他們家人間的互動,看看自己能接受多少?他們家是否有其他兄弟姊妹或媳婦,觀察是如何相處的。

或許對方父母根本不要你幫忙做家事、侍候公婆,還反過來幫忙煮飯等你們回來,或是以後會幫忙帶孩子。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惡公婆,要去體驗和了解才知道,若放大對未知的恐懼,就看不到機會。

如果真要住在一起,是同住一個屋簷下?或就近就好,住隔壁或樓上樓下?有很多可能性。

最後,也可以問問男友,他的期待是什麼?這牽涉到男友能不能扮演好中間的角色,拉好三角關係的界限?這就是他能力和意願的問題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