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

 康健雜誌152期

作者:林芝安

 

別以為靜脈血栓只發生在飛機經濟艙,徹夜上網、搭長途巴士、火車或久坐不動,也蘊藏危機。 

長年旅居美國的作家葉淑嫻(化名)受邀回台灣參加藝文盛事,經過長途飛行,抵達台灣後,70多歲的葉淑嫻下肢有輕微腫脹,從腳背延伸至腳趾出現一塊塊青紫色,看起來有點像瘀青,狀似輕微出血(皮下微血管破裂)。

葉淑嫻不以為意,一票親友卻急壞了,她的女兒趕緊幫媽媽冰敷,但因為不知該掛哪一科,就先電話諮詢骨科醫師朋友。

「這可大意不得,要趕快掛急診,」熱心的骨科醫師一聽,連忙請葉淑嫻到醫院做檢查,確認是否為下肢靜脈血栓。

別以為這位骨科醫師小題大作,國外曾有研究指出,不論搭哪種交通工具旅行,即使沒有任何相關疾病或危險因子的人,也可能因四週內進行連續4小時以上的旅程而引起旅行後靜脈血栓。

很多人聽過「經濟艙症候群」,其實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深層靜脈血栓,只要長時間坐著、站立或躺著,都可能因肌肉沒有伸屈收縮而發生。

也就是說,就算不是在飛機狹窄的經濟艙內,徹夜上網或搭長途巴士、火車、長期臥床也危機四伏,更令人憂心的是,深層靜脈血栓很可能導致肺栓塞,嚴重恐會奪命,也難怪葉淑嫻的骨科醫師朋友會這麼緊張。

深層靜脈血栓  是肺栓塞的前驅警告

「因深層靜脈血栓導致肺栓塞的案例不少,」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陳志鴻說,有些下肢靜脈血栓的患者,突然站起來或走路時,血栓順著靜脈血流回流到肺部,稱為肺(動脈)栓塞。

 

 

肺栓塞是靜脈栓塞當中最危險的一類。國外研究指出,急性肺栓塞的死亡率達15%,30%的患者發病後在一星期內宣告死亡,其中的25%直接猝死,也是醫院內非預期死亡最常見的死因之一,嚴重性僅次於院內感染。

歐盟內科醫學會在2009年的年會上提出警告,全球每年因靜脈栓塞而致死的人數超過543萬人,超越乳癌或愛滋病死亡人數。在美國,肺栓塞是心血管疾病第三位死因,僅次於冠心病和腦中風。

偏偏,肺栓塞長期被亞洲國家忽略,包括台灣,許多醫生誤認為肺栓塞的發生率極低。

「這個迷思要被打破,」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黃炫迪因曾有病人骨科手術後發生肺栓塞,開始深入了解才發現,肺栓塞在亞洲人身上的發生率不比西方人低,「以前我最擔心病人發生術後感染,現在我最擔心肺栓塞。」

被忽略的原因是,很多肺栓塞病患,並沒有被診斷出來。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邱冠明說,80%的深層靜脈血栓症狀不明顯,在美國,超過七成的肺栓塞是死後解剖才被發現。

在台灣,因受限於民情風俗,不易進行解剖研究,只能從診斷出肺栓塞之後「逆著回去看」,邱冠明研究發現,診斷是肺栓塞的病人,經過檢查,超過一半有深部靜脈栓塞,其中,超過一半是近端深部靜脈栓塞,也就是從大腿到骨盆腔(遠端則是指膝蓋以下)。

 

第一時間該做什麼?

肺栓塞的典型症狀是漸進式的喘、胸痛、咳嗽、發燒、突然眩暈、呼吸短促,但因很難及早確認診斷,只好從靜脈血栓觀察起,因為急性肺栓塞大部份是來自下肢深層靜脈血栓。

深層靜脈血栓的表徵是,當腳出現紅腫、熱、疼痛、紫黑,即使把腳抬起或放下,整隻腳都是紅紅腫腫的;如果腳下垂時外觀紅腫,把腳抬起時就恢復正常膚色,不再呈現紅腫,那這就是動脈缺血。

邱冠明說,靜脈血栓跟動脈缺血的症狀有些類似,當出現以上症狀時,不妨練習摸腳的脈搏(一條在腳背上,稱為足背動脈,一條是後脛動脈),足背動脈比較好摸到,只要摸到脈音,就可排除動脈疾病,不必擔心缺血,但有可能是靜脈血栓。

不論靜脈血栓或動脈缺血,第一時間都不應該熱敷,「會促進組織代謝,增加耗氧量,」邱冠明提醒。

至於冰敷,就像葉淑嫻的女兒直覺認為該冰敷,減輕紅腫現象。邱冠明認為,冰敷可以幫助周邊血管收縮,讓熱的感覺下降,也可減緩發炎現象,但「不會改變血栓的事實,反而會因為冰敷後自我感覺良好而延誤就醫。」

第一時間,建議找心臟血管科(心臟內科或外科都可)就診,先進行理學檢查,如果情況不嚴重,經過適當走動、腳部運動之後,症狀會慢慢消除。當醫生高度懷疑可能有血栓,通常會進行:

 

●抽血檢查,測D-Dimer(可測出血栓溶解的代謝物)

●血管超音波

●電腦斷層(肺栓塞的標準檢查)

治療方面,主要給予抗凝血劑,遵照醫囑服用至少三~六個月,復發率僅2%,如果沒有持續或良好的控制,三個月之內再復發的機率高達47%,邱冠明表示。

如何預防

為了避免深層靜脈血栓甚而引發致命的肺栓塞,建議不要久坐、站立,展開長途旅行時記得穿寬鬆衣物、多喝水、補充水分,高危險群則建議穿彈性襪。

尤其孕婦,得到靜脈栓塞的機率較高,從解剖學來說,產婦內的胎兒剛好坐在兩隻腿回流的靜脈上,胎兒重量在骨盆上,影響靜脈回流。

如果因為疾病或手術必須長期臥床者,建議可詢問醫院有沒有「氣動式襪具(pneumatic boots)」,透過間歇性充氣,擠壓靜脈,可幫助靜脈回流,這種治療介入性的預防工具在國外早已是常規做法,「20年前我在美國見習時,就已經是常規輔助做法,」邱冠明說。在台灣,住院病人如果想要使用,仍得自費。

有些人為了預防下肢靜脈栓塞,上飛機前服用阿斯匹靈,因為有研究指稱,能預防靜脈栓塞。邱冠明認為,目前為止研究的代表性不夠,還不足以成為準則,如果要針對靜脈栓塞做預防,應該使用抗凝血劑。因為抗凝血劑作用在凝血因子,預防靜脈栓塞效果較明顯,至於阿斯匹靈,作用在抗血小板,主要角色在預防動脈栓塞。

 

所以,喜歡掛在網上,以及長途旅行者,不要亂吃藥而要多走動、多喝水,就可快樂平安。

一分鐘醫學教室

什麼是深層靜脈血栓?

亞東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邱冠明解釋,腿部靜脈系統可分成深層靜脈和淺層靜脈,前者責任重大,負責90%的靜脈血液回流,後者只負責10%。只要看得到的血管就算淺層靜脈,深層靜脈則位於深部的筋膜內,當肌肉收縮時,就會擠壓筋膜間的靜脈,讓血液回流到心臟。

深層靜脈有個很重要的結構──瓣膜,如果久站、久坐或長期臥床,肌肉不動,會造成血管擴張或讓瓣膜閉鎖不全,也可能變成靜脈曲張。

當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血液有凝固傾向或血流速度變慢,讓血液長期滯留在下肢靜脈時,深層靜脈血栓就發生了。

深層靜脈血栓

血液淤滯促進血栓形成,停留在腿部,就會形成深層靜脈血栓,如果血栓脫落後隨靜脈遷移就有可能回流至肺部。

肺栓塞

血栓遷移至肺部,就會造成肺栓塞,當阻塞肺部的大面積時,就有可能致命。

肺栓塞高危險群

●長期間搭飛機、火車或汽車者、長時間打電腦久坐者

●孕產婦、40歲以上肥胖或血脂異常者、服用口服避孕藥、停經後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

●惡性腫瘤或心功能不全者、血液病患、先天缺乏某種抗凝血因子者

●腹部、腦、脊椎或胸部的大型手術或髖(或膝)關節置換術後,其他重症或長期臥床患者。

足背動脈

位於足背,大拇趾與第二個腳趾中間往足背方向觸摸,大約四個指頭的距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