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黃心怡 老師


教養青少年的七大禁忌


**天下雜誌專訪內容


        二十一世紀的父母第一件事要成為有覺知的父母。什麼叫有覺知?你要對自己常講的話有覺知,要知道自己講些什麼。


        我統計過,父母最常對子女講的話是"快一點",不管是快一點起床、快一點出門、快一點上學、快一點唸書、快一點關電腦,這時常的催促,是否真的有幫助孩子更快。


        青少年跟兒童最大的不同,是有更多的行動力,他們和兒童一樣有很多的好奇心,但比兒童階段有更多行動力與自主性,反叛性也會出來。


        因為青少年階段很特別,在這個時期,教養上有幾個注意:


        禁忌一:拒絕孩子叛逆與冒險


        青少年需要透過冒險,確立自主性。


        但冒險行為分兩種,一種是健康性的冒險行為,像不由父母接送,讓孩子自己搭公車,或由孩子決定自己的打扮,露肚臍、胯褲、煙薰粧等等,在這種事情上做很多冒險,就不會去做危險性的嚐試。


        另一種是危險性的冒險,像飊車或孤男寡女就是危險的,還有接觸毒品。反過來說,什麼樣的青少年會去做危險的事?如果在家庭的依附關係穩定,或有很多時間嘗試健康性的冒險,就不會去嘗試危險性冒險,因為他們生活有很多可以玩的東西。


        我會跟父母說,你的孩子要叛逆,在青春期叛逆時最好,如果在青年期或在婚姻裡叛逆,結了婚,但一個外遇後就把生活搞得複雜;就是整個來看,青春乖的太糊塗,在中年遇到叛逆,什麼都翻了。


        禁忌二:多說少聽


        青春期到了,家裡的背景音樂就該改了。青少年父母的互動十幾年了,父母講的是重複的東西,如果講了多年都沒有改變,為什麼還要繼續?


        孩子長大,他們會覺得很老套,他們會關起耳朵,青少年很容易在自己大了以後、有能力以後,會覺得"你很煩耶"。


        在青少年時期的親子衝突經常是,父母不滿意青少年的態度。那個不良態度包括對父母吼、怒目相視,甚至有孩子會推父母,推囉嗦的媽。


        所以,多聽少說,而非多說少聽。這階段父母都說自己了解青少年,其實都是父母在講話,反而是青少年了解父母。


        禁忌三:侵犯孩子的隱私權


        不少父母多多少少會去翻孩子的東西,看手機簡訊,你做任何事跟孩子隱私權有關的,你要有本事不讓孩子發現。


        早期,我聽過有家長跟孩子說:"你日記上錯別字太多。父母講得很自然,可見父母覺得可以做這件事。但父母不要子看這個,當父母不覺得侵犯,反而自己是監護人的心情去偷窺時,反而是踩到地雷。


        在個別心理諮商,你會聽到很多青少年的秘密,孩子會想用報復的方法,寫你要看的,她也許交一個男友,她會寫她交五個男友,讓妳煩死;或是有些孩子還是想寫日記,就把紙撕成一張一張,塞在床底下等等。


        關於孩子的隱私權,父母要把握能物歸原處。很多父母很粗心,像有父母趁孩子洗澡,去看他們的簡訊,刪了不該刪的東西,孩子都知道,有些孩子明著跟你吵,那反而好,但如果知道而不跟你吵架,他可能會用別的方法回應這件事,或是把事情藏著更深。


         禁忌四:批判孩子的朋友


        你駡你的孩子,他可能氣個五分,但駡他的朋友,他會氣十分。


        為什麼?


        其實,父母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孩子在選擇朋友時,有更深的意涵,就是他在練習自主,如果你批評他的朋友,你不是在批評他,而是批評他的判斷。


        表面上,青少年不認同你,但心裡,就因為他認同你,因為你是他的父母,這種批評會矮化孩子的自尊。面對這種衝突與矛盾,他會起而捍衛朋友,同時內心是想要得到父母的認同。


        很多人說要讓孩子有自信,但如果孩子每次選什麼,父母就說:怎麼老是交這樣的朋友、穿這樣的衣服?每天都講這個,孩子怎麼會有自信?


        青少年表面上不認同你,但他還沒發展出清楚的自我認同,他在乎你的批評。父母的眼光也許很好,但當孩子慢慢建構自我認同時,父母不要太快批評,因為那是否定。


        當有這種情況時,我建議,把他的朋友當朋友,善待他的朋友。


        善待他朋友的好處是,如果那位朋友很流氓氣,不是太規矩的小孩,你請他吃個飯,他也許下次去打架時不會找你的孩子:善待的另一個原因是,你跟他見過面後,萬一有天孩子抱怨朋友,你就有機會鬆動,你可以順勢說, 媽媽好奇喔,你跟他氣質不太一樣,好像不是很適合當朋友。


        有機會鬆動,就有機會分化。否則,一下子就批評,後面就沒得做了。


        禁忌五:急著阻止孩子的慾望


        你越想阻止孩子做的事,越要放慢腳步。你越阻止,反而助長。尤其是兩性,越阻止就會越淒美。你不急的時候,很多可能性都在那裡,青少年父母等待的功夫很重要。你的急裡面,都在消耗親子的能量。


         禁忌六:三天兩頭跑學校


        青少年很討厭父母去學校,他們覺得很丟臉,覺得父母把自己當小朋友一樣。


        我看到很多高中母親在晚自習到校值班,還會把愛講話的學生名字記起來。


        結果,同學就說:你媽最機車了。但媽媽反而很理直氣壯。


        父母太做對的事情,而欠缺彈性,反而讓這階段,特別重視同儕想法的青少年尷尬。汥有事的時候,不要往教室跟孩子say hi。


        禁忌七:不肯道歉


        如果父母犯錯,比較好的示範,是對孩子道歉。每位父母都有可能情緒化,但如果做錯了,還恐鴨子嘴硬的,孩子以後犯錯也不認錯。


        重點是,事情發生後如何修復,如果做了好示範,你的孩子就是可以道歉的孩子。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夢 的頭像
    夢夢

    夢的部落格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