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項權威的心理學研究顯示,正面思考的人,不論薪資與健康,都比負面思考的人來得
好,在這個挫折叢生的年代,你必須學會正面思考,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樂觀不夠,悲
觀不愁,你需要的是正面思考。


2005年,英國劍橋大學首度成立正面思考研究中心。在美國,擁有百年歷史的哈佛大學
,也開設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成為全校最受歡迎的課程。「正向心理學
成為21世紀的顯學,原因在於現代人越來越不快樂,外在環境越來越差。」對抗挫折,
已成為全球最熱的議題。


西元2000年,「正向心理學」被首度提出,顛覆學界長期研究負面病徵的傳統,點出「
正面思考」對人們幸福扮演的關鍵角色。


何謂正面思考?它指的是,在遇到挑戰或挫折時,人們會產生「解決問題」的企圖心,
並找出方法正面迎接挑戰。反之,負面思考就是一遇到挫折,人們就被負面情緒打敗,
而責怪自己、環境,最後選擇退縮、放棄或報復。


例如:趕不上公車時,負面思考者的第一反應是「為何我會這麼慢到」、「公車為何開
這麼快」,怪罪自己或環境,做出「那不去上班了」的決定。然正面思考的人卻思索,
「那現在該找替代方案,例如坐計程車」、「或者告訴對方自己會晚點到」,繼續完成
計畫。


美國賓州大學教授塞格利曼(Martin Seligman),也是首度提出正向心理學的權威,發
表了一份長期研究。他從美國大都會人壽的15,000名員工中,篩選出1,100 名做為觀察
對象,對其進行5年長期追蹤後發現:正面思考的經紀人業績,比負面思考的人高出88%
,而負面思考者離職率是樂觀者的3倍!


你或許會問正面思考有什麼難?事實上,正面思考真的不容易。從心理學實證方面,「
激勵理論」的學者寇菲(Cofer)研究指出,當人們遇到挫折時,高達9 成以上的人會選
擇5種反應:攻擊、退化、壓抑、固執與退卻,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於10%。


一般來說,樂觀者的思考路徑比較問題解決導向,容易正面思考;悲觀者則較易淪為負
面思考,尤其若不自知形成思考慣性,負面思考程度將越來越嚴重,甚至引發憂鬱症。


負面思考的人,都會從不愉快的事件(Adversity)中感受到無助,認為自己無法改變現
況,因此形成負面腳本的信仰(Belief)。他們認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到最後都會
壞的後果(Consequence),久而久之,他就失去對事件的理性判斷,而用負面腳本做
成負面決策。但這時候,只要在思考路徑裡加入兩個步驟,分別是反駁(Disputation)
與激勵(Energizing ),就可以將負面轉成正面思考。


反駁的意思是,對自己預設的負面腳本、負面決策進行反駁;激勵則是指,強化自己轉
向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能量。例如前面的例子---「公車開走,因怪罪自己索性不去上班
」,這時對於負面情緒就要提出反駁(心裡的另一個聲音),提醒自己無法解決問題,
應該要想別的方法,例如坐計程車。最後,還要鼓勵自己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透過
不斷練習,就能在遇到挫折時,將負面思考轉向正面感激。


正面思考能力強的人,有3種特質:
1.能夠坦然面對現實,
2.擁有深信「生命有其意義」價值觀,
3.即時解決問題的驚人能力。


然而,有個迷思亟需被打破:「樂觀者就是正面思考,悲觀者則是負面思考,而且正面
思考是無法學習的。」


事實上,樂觀者若樂觀過度,凡事以為天絕對不會塌下來,「根本不去解決問題,這也
屬於負面思考」。換言之,過度樂觀或過度悲觀,以致不去解決問題,都是負面思考。


但悲觀者,就一定會被挫折擊敗,無法成功嗎?答案是否定的。若你悲觀,卻擁有解決
問題的企圖心與方法,你就是正面思考者,或「防衛型的悲觀」( defensive pessimism)
。擁有這種特質的人當遇到挫折時,會「想到最壞的情況,並思索如何解決」。他們雖
然不同於樂觀的人,但也會在職場上有良好表現,而其與悲觀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有解
決問題的能力與動力。


本文摘錄自「商業周刊974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夢夢 的頭像
    夢夢

    夢的部落格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