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班的技巧策略並不是最重要的,背後的教育哲學和原則才更重要。


※班級管理不能只是一味地扣點,太過聚焦於孩子的錯;應該引導孩子培養


更多正向的行為。


※對於學生行為的管理,不能只是落入在行為上的要求,而應引導其形成個人的認知系統,進而能有適當的人本關懷,知道什麼是該有的行為和影響。


※對於學生的不合宜行為,不要只是抓錯,而要先轉換為讚美為的背後動機-好奇心;然後再給予適性合宜的指導,小孩才更願意轉變。


※從教導班級規則提昇到發展師生互信與溫暖關懷


※毎天提醒自己要看每個孩子一眼(晨點唱名),覺察每一個孩子的個別狀況。一句句溫暖的問候,孩子會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如果能和每一個孩子都講一句話,那就更好!


※學生是需要時時鼓勵,也需要適時的提醒;要時常〝找對〞,而非〝挑錯〞。挑對,可以讓孩子看見自己的好,展現更多的好。


※讚美要即時,肯定於當下。


※要了解特殊學生的生理特質,有些孩子只是在某些方面有問題,其他方面並沒有問題,要提供適當的機會。給予更多元的機會,將孩子的特殊用在特殊的適合他的地方。


※老師不能只處理事件的後端,更要了解其背後意義和影響。


※有時學生的某些不當行為,只是其想法需要被知道,聲音需要被聽見,經過適當的互動和溝通澄清,學生較能接受老師的說法和做法。


※有時不一定需要獎勵,只需要用對方法,讓孩子願意把事情做好。


※要關心孩子的感受--揚善於公堂,規過於密室。


※要了解學生:重看什麼事情?磁場和高度較一致,就容易和孩子有互動的話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