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1
- 康健雜誌168期
- 作者:程宜華
老人家隨便穿雙鞋,摔一跤不得了。兒孫們該怎麼幫他們挑雙好鞋?
你注意過家中長輩穿什麼鞋嗎?年輕人把鞋當成追趕流行的道具,服膺達文西所說,人體的足部是工程學的傑作,也是一件藝術品。
但不少銀髮族只求便宜、涼快,既不在意腳上穿什麼,換了一雙新鞋也捨不得穿。走在街上,不難發現穿著涼鞋、拖鞋的老人家緩步前行,或永遠穿著同一雙棉質功夫鞋。
守護長輩的健康,兒孫輩扮演關鍵的角色,但你了解銀髮族穿對一雙好鞋的重要性嗎?該如何陪伴他們挑鞋?
銀髮族穿鞋問題多
美國骨科醫師協會(AAOS)指出,65歲以上的族群,三個之中有一個就有足部問題,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先天加上後天所造成的。
美國洛杉磯骨科醫院的腳和踝關節中心曾有一份研究指出,鞋子很可能是造成銀髮族跌倒的主要原因,摔倒後的骨折情形也時有所聞。
「我的就診經驗裡,的確有很多老人會被鞋絆倒。」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表示,經常見到老人家因鞋子不適引起拇趾外翻,嚴重者還有第一趾會和第二趾交疊的情形出現,還有不少因為鞋子造成腳踝扭傷,甚至摔倒讓髖關節或手腕骨折的案例。
許多銀髮族最愛穿的涼拖鞋,由於包覆性不好,容易讓他們的腳部受傷,加上老人家循環較差,一有傷口不易癒合。以現在最紅的「布希鞋」而言,鞋子與腳容易分離,長輩在行走時需要花更多的力氣固定鞋子,長久下來腳部會感到疲累
另外一款也相當受長者青睞的「功夫鞋」,在醫師眼中更是大忌,這種鞋款雖然穿起來舒服,但布料太過柔軟,也缺乏吸震設計,走久了對於腳跟會有不好的影響。
「矮子樂」 現在也仍受部份銀髮族喜愛,但由於離地面過高,他們摔跤時的反應又不夠快,在平衡感較差的狀況下很容易造成腳踝扭傷。
若家中長輩為糖尿病患者,通常足部循環差,感覺神經弱,對於新鞋磨腳並無太大感覺,但他們傷口癒合能力差,腳部若有小傷,會演變成嚴重壞死,有時還須截肢。建議在選鞋時,與皮膚接觸的部份要更柔軟一點。
設計上綁太緊的鞋,也會造成他們的足部循環不通。而當腳部出現變形時,建議考慮量身訂做的鞋墊,子女們可以向附近醫院的復健部門詢問是否有此服務。
銀髮族的腳部結構和年輕人不太一樣。隨著年齡增長,腳前、腳中與腳跟等結構已改變。
腳趾頭因長期受到擠壓,常會出現變形或爪型指。另外,由於肌肉韌帶鬆弛,容易形成後天性扁平足。
而最重要的腳跟,因為脂肪墊變薄,緩衝壓力的能力變弱,發生腳跟痛、足底筋膜炎的機率變高。上了年紀的族群,一不留意踏到小石子,腳跟很容易疼痛。
不能一雙鞋打天下
子女在替長輩挑鞋時,應以「功能性」來決定,包覆性、透氣性與吸震性也是基本條件,注意無論居家、外出或運動,都要有不同的鞋子來適應不同的環境。
國泰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指出,如果長輩要出門一整天,應選穿透氣性足夠的鞋子,例如休閒鞋類,儘量避免塑膠皮等材質。如果今天要從事輕微運動,吸震性與穩固性為優先考量,切勿穿著涼鞋,而以運動鞋類較為理想。
整體而言,銀髮族的鞋子應鞋前要寬、鞋中要韌、鞋跟要硬。子女們在陪同挑鞋時,應要注意。
鞋前也就是楦頭,趾前至少要留一公分,預留足夠空間讓腳趾活動,以「腳趾頭可以在鞋子裡跳舞為原則」簡文仁說。
鞋中最好韌度適中,較不易造成翻腳,可以在挑鞋時拿起來試著用手扭轉看看,勿過硬也不要過軟。鞋面上用來固定的設計,簡單就好,例如魔鬼粘、鞋扣等,綁鞋帶的款式極不建議,因為容易脫落,增加銀髮族絆倒的風險。
鞋跟更是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簡文仁指出,銀髮族的腳部脂肪墊隨著年齡而變薄,鞋子的鞋跟應至少要有2~3公分的高度,吸震性才會好,助於分散掉腳底的壓力,所以不要選完全平底的鞋。
以材質而言,長輩的腳部皮膚油脂較少,雨鞋等塑膠材質等並不太適合,帆布較為透氣。
路邊攤販的低價鞋子,通常偏向塑膠等不透氣材質。選擇橡膠鞋跟較好,因為皮革材質鞋底的止滑功能大打折扣。
不過業者指出,任何材質的底只要碰到一點水都會減少阻力,增加滑倒機率,所以下雨天出門仍需放慢腳步,踩穩每一個步伐。
試穿鞋子有訣竅
銀髮族試穿鞋子有些訣竅。因為長輩們雙腳尺寸多少有點不同,因此建議雙腳都要試穿,穿個十幾分鐘感受一下再來決定。站立時雙腳左右翻一翻,測試鞋子的穩定度,來回走動一下,蹲下來試試看感覺,腳尖與腳跟往前後踮起,感受鞋子的配合度。
更重要的是,銀髮族腳部禁不起磨損,建議不要預留所謂的適應期,必須當下覺得穿起來舒服,無任何不適與壓力,才是適合自己的鞋子。試穿時最好穿著襪子,穿進去只要第一時間感到有些不適,就不建議購買。
此外,大家都知道傍晚是最適合挑鞋的時機,因為一天之中此時腳部最浮腫,而這對銀髮族來說更為重要,醫師提醒尺寸稍微買寬鬆一點沒有關係,買太緊的影響反而較大。
許多長者通常不太願意買新鞋,或是將子女送的好鞋「供」起來,捨不得穿。更別提自己踏進店內買雙好鞋。
因此,子女應耐心解說與陪同,慢慢讓他們了解一雙好鞋對於健康的重要性。
醫師再次提醒,若有能力應多投資在鞋子上,替父母挑選寬大穩定的鞋,不要讓他們的固執影響了身體。
「年輕人把鞋當漂亮的道具,老人家則需要把鞋子當成重要的護具,」簡文仁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