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家鄉曲阜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弟子正在門外掃地,這時一個身穿綠衣裳的人走過來問他:「你是孔子的學生嗎?」孔子的弟子非常自豪的回答:「是呀,我就是孔子的學生!」
綠衣人接著說:「我可以問你個問題嗎?請問一年有幾個季節?」弟子說:「當然是四個季節了。」綠衣人反問:「一年明明是三個季節,你怎麼能說是四個呢?看來你根本就沒讀到書!」於是兩個人就此在門外爭論起來,可爭來爭去,也沒爭出任何結果,各自都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最後他們就約定去問大學聖孔子,並發下賭誓,如果孔子裁決一年是四個季節,綠衣人給孔子的學生磕三個響頭,如果裁決一年是三個季節,弟子就給綠衣人磕三個響頭。孔子的學生心想沒文化還與我爭等會看你怎樣給我叩頭。兩人剛要抬腳進去只見孔子從裡面走了出來,兩人在聖人面前各抒己見。聽完兩人的述說後,孔子說:「一年確實是只有三個季節。」弟子見老師這樣說感到非常納悶,但又不能當著綠衣人的面說什麼,只好無奈的給綠衣人磕了三個響頭。見孔子弟子磕完頭,綠衣人也就開心的走了。
孔子的弟子見綠衣人走了,便回身去問孔子,老師你明明在上課的時候告訴我們一年是四個季節,而且大自然也確實是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您怎麼對綠衣人說是三個季節呢?
孔子看了一眼弟子,笑了笑說:「你沒看到那人渾身是綠色嗎?其實他是一隻蚱螞,他是春天生,秋天死的,根本活不到冬天,也沒經歷過冬天,你說他怎麼能知道一年當中除了他所經歷的三季外,還有一個冬季呢?這樣你跟他能爭論出什麼結果?」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也很有哲理的故事,記得我當時聽完這個故事的時候非常感慨,孔夫子是何等聖人,然而他對待不正常的人也會說瞎話,其實這何嘗不是聰明之舉呢。孔子對弟子說有三個季節,是因為他不想和那個說一年有三季的人浪費口舌,本來就不是同一個層次 的人就算和他說到天亮也無濟於事。《論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我原先的理解是你知道什麼就說知道什麼,不知道的就應該承認不知道,但是聽完這個故事後,我對這句話也有另一個方面的理解,知道應該知道的,知道與不同道的人不爭執。說話也要看人看對象!與什麼人說什麼話,因為這是一種智慧,人不能圓滑,但要圓通。對於一些與你本身就是兩個世界的人,話不投機的人、無道理可講的人,你和他講道理是行不通的,不是有話不投機半句多的說法嗎?
世相百態,人的性格也各種各樣,古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不同環境成長的人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不一樣。社會就像大染缸,紅橙黃綠藍錠紫各種顏色匯聚一起。對於生活中遇到不講理的人,講不清楚的事,與其面紅耳赤浪費口舌,還不如就此打住,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他堅持他的觀點就好了,不要去和他一般見識,爭論不修只能讓自己血壓升高、心跳加快,既影響身體又影響形象,一笑了之多好!即便輸了也不見得會損失什麼,贏了也沒有任何實質意義,贏得了一時的舒心,輸掉了一世的氣度和見識。
莊子有句話「夏蟲不可以語冰」,夏天的蟲子根本都不知道冰是什麼,你怎麼跟他解釋呢?諸位今後在生活中遇到不可理喻的人時不凡想想孔子的這個故事,這是個三季人,和他爭執什麼呢?您說對不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