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熟齡,體力或許不復當年,但閱歷、智慧卻正盛。張艾嘉不僅在演藝圈發光發熱,也長期投入公益。她的活力從何而來?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著遊戲的童「年……」集歌手、演員、編劇、導演於一身的張艾嘉,其實還有個她很喜歡的身分──當孩子們的「張阿姨」。剛結束舞台劇演出幾天,她就跟著台灣世界展望會來到屏東縣瑪家鄉佳義國小,跟孩子們同樂,合唱一遍又一遍當年自己唱紅的〈童年〉。


她手打拍子,身體隨節奏擺動,不時摟著小朋友的肩,笑容和孩子一樣純真、燦爛,活潑的表情與肢體語言不像已近56歲;她不像明星,而是童心十足的大姊姊。


很多人到了這個年紀,會覺得辛苦了大半輩子,該準備退休了;但她卻創作力正盛。她認為,50歲後人最成熟、是最好的階段,「累積了這麼多經驗和人生的起起落落,不發揮出來讓大家看到,挺可惜的!


年齡不是祕密,更不是負擔



她保持活力的祕訣是「不要太把年齡當回事」,「其實生日還沒到,但我都告訴別人我56歲了!」她直率地笑說。只要體力能負荷,她想做什麼,就會去試。「只要對工作有愛、有熱情,就不會被年紀限制。」


像最近演出描寫職場生態的舞台劇《華麗上班族之生活與生存》,「年輕的觀眾本來對我很陌生,因為這齣戲而對我有新的認識,我也帶給他們不同的感受。如果沒有去做,就跟年輕一代脫節了。」


她也喜歡跟年輕人一起工作,聽他們吱吱喳喳講一些有趣的事,感染他們的活力。年輕同仁叫她「張姊」或「媽咪」,她都歡迎,「我不覺得我跟他們有太大分別。對演戲的熱情、執著,我都還有!」


公益活動是張艾嘉另一個非常重視和投入的工作。她是第一個跟世界展望會去非洲的台灣藝人,前後共去了非洲7個國家,而且16年來不曾中斷,不僅認養兒童、拍公益廣告,還一年至少去兩三次,親身走訪台灣許多窮鄉僻壤與都會邊緣社區,把捐助人的關心帶給困苦中的家庭和孩子。


1993年她第一次去非洲的索馬利亞、衣索比亞和肯亞,是一次震撼教育。


當時索馬利亞有戰爭,「那麼多人無家可歸,住在難民營,小孩瘦得皮包骨、滿臉蒼蠅在叮、眼神無助,沒有明天,」他回憶起來仍然表情沉痛。但看到前線的救難人員、志工,好像又感到有希望。


從非洲回來後,她問自己:「我去非洲一趟就夠了嗎?只出來呼籲大家關心非洲一次,能改變什麼嗎?」答案是否定的,「這樣的參與不能停。」


於是第二年開始她又去了非洲四、五次,如果受限於工作量大,就到近一點的地方,如斯里蘭卡、印度、北韓、外蒙古,當然還有故鄉台灣。她學到的功課是:「我不見得能幫助每個人、改變全世界,但能幫一個是一個,能幫兩個是兩個。不能無奈,更不能放棄。」


她也希望發揮影響力,號召年輕藝人加入,以帶動更多人出錢出力,以及讓受苦的孩子知道有人在關心他們。她曾帶動力火車、許茹芸、劉若英等人去關懷弱勢,「本來他們會怕,現在不會了,會主動報名去偏遠地區。」



付出就有改變



她相信只要付出,慢慢就會有改變。


今年她回到16年前去過的索馬利亞,發現路鋪得好多了、孩子們有食物可吃,也有學校上,比過去快樂多了。展望會也教當地人缺雨時可種木瓜、番茄,不但可以吃,還可以賣。


「他們還是窮,但窮得很快樂。他們的笑容比城市小孩多很多,」看到改變使她講到這裡時,黑白分明的大眼睛裡跳動著光彩。


10年前,台灣921地震後她走訪災區,看到災民住在帳篷,「我嚇到了。過去只在非洲看過難民住帳篷。」


不過她相信,災難不只是災難,也是訊號,或許會帶來好的改變。最近她重訪震災中校舍全毀的南投縣信義鄉民和國中,看到重建完成,校舍比以前更美好,受救助兒童還有展望會的會館可住宿,心裡非常激動:「天哪!它在告訴我們,這個地方需要關心,因為更多人的關心,下一代會變得更美好!」


世上天災人禍不斷,永遠有幫助不完的人,張艾嘉會不會有無力感?「以前會,現在反而不會了。力氣要愈使才會愈多!」她很堅定。


她也強調,千萬不要以為非洲的問題與自己無關,「比如氣候異常、缺水,這些問題都在逼進。真的要有警覺、要準備,也要教育下一代,」她擔心大家享受慣了,災難一來,恐怕都不知道怎麼辦。


我答應你會再來,就一定再來



談兒時的偶像李小龍、談念書時翹課去參加歌唱節目錄影、談夢想要生5個孩子……。除了她真的有了自己的孩子,現在還認養和探視世界的兒童,「等於圓了更大的夢」她笑說。



兩年多前張艾嘉曾訪問過屏東縣佳義國小一個小朋友直率地說:「張阿姨,我知道你不會再來了!」她當時承諾一定再來,最近終於成行。


「真高興又看到你們的笑容!」她送孩子們風箏:「把願望寫上去,就會成真!




」更承諾會再來:「我要看你們長大、陪你們長大!」


(李瑟、張靜慧採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