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0
- Cheers雜誌145期
- 作者:吳永佳
作為職場中的小小「螺絲釘」,你是否常感到無力?體制內的上班族,出頭機會究竟在哪裡?
倫敦商學院的MBA熱門講師、企管大師葛瑞騰(Lynda Gratton)在暢銷新作《未來工作在哪裡?》中,提到未來人們該如何從3種關鍵資本:新技能、新人脈、新經驗做轉變,適應新的職場環境。
創新,從3大關鍵資本的轉變開始
這3種資本,你我皆有。第1種資源是知識資本。在高度連結的全球化世界裡,可能有數以百萬計的人跟你具備相同的知識背景,因此你必須更懂得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色。
葛瑞騰提出兩項方法:加深自己的深度,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或高手。然後再慢慢跨越到相關領域,或轉換跑道,跳到截然不同的範疇。
這是第1個大轉變──從雜而不精的通才變成跨領域的專精高手。
第2個重要的資源是社會資本,包括人脈的廣度與深度。在創造與創新備受重視的世界,多元的人際網絡將扮演重要角色,能在工作的各種關係網絡間找到平衡,成功機會自然大增。
這正是未來要成功的第2個重大轉變──從孤立的競爭者變成創新的連結者。
第3種重要資源則是情感資本,也就是自我了解的程度、以及是否有能力反思選擇,在工作與價值觀間取得平衡。這也牽涉到你有無足夠的韌性、堅強、敢於行動等特質。
所以,第3個立足於情感資本的大轉變是──從貪婪消費轉變為熱情創造。
有意識的採取體制內行動
若不想茫然踏入未來,你馬上就可以採取一些有意識的行動:首先,下定決心聚焦,培養自己成為跨領域的高手,例如中華精實三位一體生產管理協會工程師江守智,於日本研修車床、銑床、加工中心機、研磨、焊接等製造業專業技能,之後跨足生產管理,將原本應用於汽車製造業的精實生產管理體制,推廣至台灣其他產業。
接著,投入心力,釋放善意,成為創新的連結者。就像富邦人壽史上最年輕的處經理黃昶鑫,便是善用日本漫畫《航海王》中魯夫的領導學,結合團隊衝勁與人際網絡,打造出他快速升遷的路徑。
最後,打破傳統以金錢與消費為核心的傳統工作動機,建立能滿足情感需求、帶來豐富體驗並激發熱情的新工作模式。好比美商3M資深行銷分析師劉仕豪堅持創新,最後竟然促使公司賦予他一個前所未有的“creator”職位。
有為者,亦若是。別再說體制內的創新不可能。上班族一樣能做得獨一無二,與眾不同!
福容大飯店行政總主廚鄭衍基(阿基師):Y世代「低薪水、升遷難」的處境,如何面對?
傳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觀念不再萬用,我們要學會調勢自我心態,工作上不要怕受委屈,畢竟待遇差,還是比無薪、沒工作好,要更努力提升工作實力。
將任何不合理的對待,當作訓練;將所有合理的,當作磨練,如此才能在職場上隨時保持危機意識,不敢鬆懈或怠惰。這是初入職場的基本心態,當環境越惡劣,就越重要。
以我自己學習廚藝的經歷,主動、積極、用心、熱情,是職場成功必備的態度;做任何事,只要用心,就可走出一片天!
此外,就是多培養自己的觀察力、自覺與執行力。
舉餐飲服務業為例,對於客人舉手投足間能觀察入微,服務才可能到位,這往往比廚藝或花俏的創意都重要;再舉例,我昨夜錄影到深夜2點,今早卻8點就進公司,因為昨天觀察到客人住房率大概有8成,表示今天準備早餐的廚房一定特別忙,這種事,不必等到別人跟你說,自己就該「長眼」。
談到「自覺」,一個人要清楚自身缺點,拉高格局,不要抱持60分過關就好的哲學;還要學習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將自我行銷出去,並要忠於你的主管以及專業,不要把責任向外推,學著捫心自問,自我檢討,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增加自己的附加價值。
「少感動,多行動」,則是我對「執行力」的提醒。
結合這3種能力:觀察、自覺、執行,即使外在環境再不景氣,相信仍然能在職場屹立不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