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6
- 康健雜誌175期
- 作者:楊心怡
85歲的黃爺爺,嘴裡只有五顆植牙,還能跟子孫去吃牛排,也能四處趴趴走,到各地旅遊,每天心情開朗。
快80歲的邱奶奶年輕時開小吃店,喜歡料理美食、品嚐美食,60幾歲時裝了全口活動假牙,一戴就十幾年。這幾年假牙密合度不佳,吃東西有困難,心情大受影響,一下子瘦了五、六公斤,連門都不想出。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主任黃瓊芳感慨,門診總會見到這兩類年長病患,一類是牙齒照顧得不錯,定期會來牙科報到、檢查,多半神采奕奕;但更常見是因牙痛到受不了,才來看牙醫,愁眉苦臉的,因為牙齒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
碰到這樣的病患,黃瓊芳疑惑「為什麼拖到現在才來看醫生?」長者的回應多半覺得反正日子所剩不多,能撐過去就算了,直到實在忍受不了才來找醫生解決,「台灣的長者真的太刻苦耐勞了。」
根據國健局調查,平均每4名65歲以上老人中,有一人是「無齒之徒」,全口無牙率高達26.1%,比美國的20.5%、新加坡的21%還高,而且女性(29.2%)比男性還高(23.1%)。至於剩餘牙齒顆數,男性平均為16.85顆、女性15.28顆。
此外,有62.7%老人裝假牙,僅9.3%老人半年定期到診所洗牙、近半老人是為了做假牙或補假牙才看牙醫。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8020計劃──希望80歲的老人至少保存20顆能夠正常咀嚼、保證生理需要的功能牙,以維持最基本的口腔功能狀態,或通過最低限度的修復,儘可能維護口腔功能,有助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但台灣明顯離這個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其實,牙齒的健康影響老年生活甚鉅。黃瓊芳指出,口腔咀嚼是消化道的第一關,牙齒不好,就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造成營養不良,不但無法享受美食,健康機能會愈來愈差,最後影響生活品質,甚至造成全身健康狀況惡化與危險。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口腔衛生委員會主委黃茂栓指出,許多銀髮族經常罹患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原因也可能出在不刷牙、沒有徹底潔牙,口腔內的細菌隨著唾液及食物殘渣進入肺部,除了導致吸入性肺炎,還可能演變為肺膿瘍、肺積水,甚至併發敗血症。
牙齒不健康,還容易引發慢性發炎,像是中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美國加州大學研究甚至發現,沒有每日刷牙保持牙齒及牙齦健康的女性,罹患老年失智症的風險,比起有這項習慣的女性比率增加六成五;專家指出,原因可能在於牙齦病菌侵入大腦,導致發炎及損害。
牙根齲齒、鄰接面蛀牙及牙周病是老人最常見的牙齒問題
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黃建文指出,常聽到許多長者誤以為罹患牙病、掉牙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不需理會,這是錯誤的觀念。老年人身體機能與自我照顧能力減退,如不加強口腔照護,罹患齲齒、牙周病的機率遠高於年輕人;尤其隨著年齡增長,牙齦逐漸萎縮,缺少琺瑯質保護的牙根暴露在外,易受到牙菌斑的侵襲而蛀牙,加上清潔不易,牙根蛀牙是缺牙的主因之一。
另一個缺牙的原因是中年牙周病。台灣40歲以上成年人,高達九成有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但就醫率不到四成。台灣牙周病醫學會統計發現,國人35歲後掉牙的主因是牙周病。牙周病的破壞是累積的,牙菌斑(牙結石)堆積於牙齒與牙齦交接處,慢慢侵蝕牙齒周圍組織,造成牙齒的「地基」流失,牙齒鬆脫而掉落。
缺牙一定要補,無論是活動假牙、固定假牙(牙橋)或植牙都可以,否則不但影響咀嚼能力,時間一久,兩側牙會向中間空位傾斜,佔據缺牙位置,造成缺牙區的牙床萎縮,進而影響語言和容貌,到時才想修復,工程龐大且複雜。
要特別提醒的是,有牙周病的長者得先把牙周病治療好才能植牙或裝假牙,植牙或假牙的使用壽命才會長久。
不同方式各有其優缺點。如果只補缺牙,從牙齒的受力來考量,黃建文認為植牙是比較好的選擇,相對而言,牙橋的受力還是較弱。
但銀髮族如果選擇植牙,因全身性疾病比年輕人相對較多,以70歲和30歲相比,血管彈性降低使血壓收縮壓增加,心臟功能降低三成,全身血液流量減少二成,肺功能降低五成,腸胃系統的蠕動及吸收能力降低,免疫能力亦降低,因此評估上需要特別慎重。
另外,長者因為年紀大,牙床萎縮,植牙區的骨質、骨量是否足夠,是否有骨質疏鬆等,甚至長者能忍受的手術時間,會否因為焦慮而抵抗力下降,這些也都要列入評估
「植牙醫師的專業能力也是條件之一,」黃建文特別強調。而且植牙手術後通常需要3~6個月的時間,這期間植牙部位不適合受力,等骨頭跟人工牙根長得緊密後才能放置牙冠,完成植牙。
考慮做假牙或植牙,後續清潔維護計劃最重要
林口長庚牙科部副部主任、中華民國復牙科學會前任理事長沈裕福則提醒,要採取哪種方式補牙,後續的牙齒清潔照護至為關鍵。長者的手部肌肉會漸漸不靈活、不協調,如果無法徹底清潔牙齒,無論假牙或植牙,對健康都有重大影響。例如植牙若沒有好好清潔,容易細菌感染,讓植體的黏膜發炎、骨頭流失,引發植體周圍炎,長者在處理上會比較麻煩。
沈裕福之前便有個病人,70幾歲來做植牙,用了10幾年都沒太大問題,但到90歲時因手部肌肉不靈活,無法徹底清潔,引發植體周圍炎,甚至痛到骨頭,卻又身體虛弱,不適合將植體挖出,只能消極處理,每個月到醫院由醫師局部打消炎藥控制,老伯伯痛苦不堪。
「我遇到好多個病人都是這樣。前半段還算成功,但後來年紀愈長,無法自己清潔,只好由家人定期帶來醫院,醫師幫忙清,但這樣仍舊不夠,」也因此,沈裕福之後碰到整排牙齒都得補的病患,如果口腔條件適合,且病人能夠接受活動假牙,他多半建議以活動假牙為優先,「且愈早做愈好,比較有時間適應」。
而且,活動假牙要調整也比較容易,例如假牙做完,覺得下顎吸附不夠緊時,再做植牙幫助固定都不是問題。
無論假牙或植牙,還是要定期到牙科報到、檢查
台灣有62.7%老人都裝假牙。牙醫師呼籲,即使戴了假牙,仍需要每半年到一年到牙科報到,讓醫生做徹底檢查,包括假牙的鉤子是否有蛀掉,與牙床夠不夠密合,底是否需要重墊,或是否需要植牙幫助固定,檢查假牙及剩餘真牙的清潔狀況,並做清潔、照護,才能延長假牙的使用壽命。
「但很多老人覺得自己已經戴假牙了,就不需要洗牙,或做任何檢查,」黃瓊芳常遇到阿公阿嬤一副假牙戴了二、三十年都沒有調整過,反而是靠自己去適應假牙,不斷抱怨假牙很難用,最後乾脆不戴,口腔問題更嚴重。
而一旦發現假牙開始鬆動、吸附度降低而影響咀嚼時,也應馬上給固定的牙醫師檢查。老化會造成齒槽骨萎縮、軟組織變薄及口水變少的問題,都會影響假牙的密合度,一定要找醫生維修。
「不要一味依賴假牙黏著劑幫忙,」黃瓊芳提醒,假牙黏著劑只是輔助,假牙鬆動有很多種方法可以解決,像是墊底、植牙等,但即使要用假牙黏著劑,也還是要給醫師評估是否需要使用。
沈裕福也強調,等到假牙黏著劑需要愈擠愈多時再考慮植牙輔助,可能因為齒槽骨已經萎縮,牙床變低,反而不利清潔,得翻開嘴唇才能真正清乾淨,對長者來說,清潔難度更高。
口腔問題,不論年齡,徹底清潔是不二法門。做子女的要多協助年邁的父母刷牙,尤其是父母若中風、失智、行動不便,因為只要有一顆牙齒蛀了,就會影響其他牙齒,甚至身體其他器官的健康狀態也會像骨牌效應般跟著惡化。「牙齒好、能夠吃、吃得開心,老年的生活就會比較好過,」黃瓊芳說。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