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8
作者:林宜昭
從父親身上,我深深體會到,衰老是從腳不能走開始,」於是,國家田徑教練戴雲林從為父親守靈的那一晚起,下決心走路健身。
戴雲林 把健走排進每天行程
從父親身上,我深深體會到,衰老是從腳不能走開始,」於是,國家田徑教練戴雲林從為父親守靈的那一晚起,下決心走路健身。
戴雲林回憶過往時發現,八十多歲的老父,原來喜歡走路,當他能走路時,身體精神都很好,罹患糖尿病後,本來堅持走路的人,認為自己走不動、不想走,人就突然一下子老了下來,生命迅速消逝。
即使身為田徑教練,戴雲林反而很少運動,工作壓力大,加上應酬多,吃吃喝喝又不動,體重就從六十幾公斤起漲,攀上97公斤高峰。
體認到自己太「大棵」,他嘗試過許多方式控制體重,打各種球類加慢跑,一天跑一個多小時,但激烈運動後反而胃口特別好,吸收也特別好,結果還是愈來愈重。
走路讓人自然改變
後來他改採健走後,剛開始走半小時腰就痠,因為長久不動,身體結構不習慣健走姿勢,也反映身體重心改變,需要調整,等到姿勢調整對稱了,腰不痠背不疼,愈走愈帶勁。
第一個月走下來,體重沒有變化,他卻覺得非常好:「或許因為個性比較好動,沒辦法安靜坐下來想很多事,或者思索訓練上的突破方式,但是走路時我就靜得下心。」
一個多月後,他的體重開始減輕。他告訴自己,體重若是沒有破80,絕對不去量,等到第一次量體重時,數字是79。
體重減輕了,體力也就變好了,以前容易累,一直想睡覺,精神無法集中的現象,全都消弭。
幾年走下來,戴雲林最大的體會,還是在於擁有了個人的思考時間。好幾次健走時,腦海驀然出現靈感,讓他對學生的訓練計劃變得更周全,更有創意;另一層面來說,很多想逃避的問題,也會浮現,逼著人去面對,去想方法解決。
健走也改變了戴雲林的飲食習慣。以往他吃香又喝辣,早餐吃雙份、便當吃兩個。現在早上健走後,他會到市場買許多蔬果回家榨汁喝,到中午,餓了就吃點東西,如果不覺餓,就嚐點柳橙、檸檬等,下午兩、三點時吃個麵,晚餐量也不多。健走後,他還喜歡喝優酪乳,一天四、五百毫升,「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總之自然就改變,」他說。
現代人很忙,主要忙在沒有計劃。戴雲林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走路的時段,只要把健走排進日程表裡,力行今日事,今日畢。
現代人使用自己雙腳機會愈來愈少,所以戴雲林把握時機,儘可能都用走路,即使穿得較正式也一樣走。
暑假期間,他早上5點起床,學生7點訓練,中間兩個小時,他就走路運動;開學期間,學生五點半開始練,六點半以後他開始走;中午如果太陽不大,他在運動場附近有騎樓處走一個小時;下午學生訓練完畢,到晚餐前他還會再多走1小時。
即使有應酬,聚餐前他也會排好時間,先出去走一走;或者應酬隔天,安排時間多走一點。總之,只要有時間,走路能到的地方,他就走路,儘量不坐車。
面對場地有限的狀況,戴雲林認為走了兩、三個月以上的人,多半就會找到自己理想且喜歡的空間與時間。家住板橋,他可能在縣立體育場健走,或者走出場外沿線到遠東愛買,往四川路、信義路到土城,再走回來,約需80分鐘,心血來潮還會走上兩圈。
帶隊出國比賽,他也會找時間、地方健走。他記得有一次跟紀政到法國南部阿納西參加世界青年田徑錦標賽時,出國等待換機,人家去購物,他們兩人卻健走了一個小時左右;到比賽當地,兩人同樣每天早上從五點半走到七、八點,不走就覺得一天沒活力與不舒服。
還有一次到日本福岡比賽,每天晚上吃完飯後,戴雲林拉著田徑協會秘書長邱榮基,一邊談事情一邊走,走著走著一個半小時就過去了,一星期後回國時,邱秘書長的皮帶孔竟可以拉緊一格,成績讓戴雲林很得意。
自己的時光
戴雲林認為走路的時間專屬於自己,他不給自己定門檻,但是會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目標,比如說走到沒去過的建物看看,比如說儘量不坐車回家。人難免有惰性,他常自我勉勵:「我走回來會更高興!」就是給自己一些理由,不得不健走,
他的故事也帶動其他民眾。幾個也在台北縣立體育場運動的人,看著戴雲林健走好幾年,有一天終於忍不住問:「你怎麼瘦這樣多,是不是病了?」因為42歲的他,腰從38吋縮小到32吋,他爽朗笑說:「我很好呀,走路走瘦的!」熱心分享自己的心得體驗後,原來一些慢跑的人也嘗試改為健走,很快的也都有收穫。
「想走路的人,一走出去就會想一直走,這很奇怪。」戴雲林說。最重要的是「開始」,只要開始走,就能體會到走路的快樂,有了讚賞,有了收穫,就更容易持續下去。
「三、四十歲之後,我最大的收穫就來自走路,身體健康真是一個很大的財富,我會一直走下去。」戴雲林肯定地表示。(林宜昭採訪整理)
吳濬哲 在健走中思考人生新方向
知名的骨科外科醫生吳濬哲是在無意間開始走路健身的。1997年的夏天,他從南美出差回來,因為時差的緣故,半夜兩、三點就醒過來,天快亮的時候就到外頭散步,結果感覺很好,讓他想繼續走下去。
當時,還有另一個動力促成這樁美事。有一個外科醫生邀吳濬哲一塊去爬山,結果那個同事健步如飛,輕輕鬆鬆的到達山頂,而他不僅吃力,還上氣不接下氣。
這大大的刺激了吳濬哲,因為之前都是他帶那個同事打網球、打高爾夫球的,一段時間沒有連絡,吳濬哲的體能狀況居然差這麼多,連爬山都爬不過這個朋友。因此,不服輸的他開始每天爬山走路,一星期後再度挑戰,結果不僅輕鬆上山,還遠遠超前。
起初只是想贏,急著爬完山;慢慢的,他開始欣賞周圍的環境,蟲鳴鳥叫也進入耳裏,回頭看到整個台北市,就覺得自己好渺小,「不僅體重變輕,人也放輕鬆了,因為什麼事都可以放下來了,」吳濬哲自在的說。
原本是榮總運動醫學科主任的吳濬哲,在去年年底從公務人員的身份退休,現在在中山醫院擔任骨科醫生,每週兩天還去羅東博愛醫院支援幫忙。問他為什麼會做這樣的選擇?他笑著表示,「讓大家在最懷念你的時候離開不是最好的嗎?」
做出人生重要決定
「其實是想讓年輕人有機會,」他認真的解釋,若自己一直擋在前頭,年輕一輩的就不敢說話、有所表現,所以當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時,52歲的他就揮手離開已經待了26年的榮總。
而這個重大的人生轉折就是他在健走過程中,反覆思考而確定的。吳濬哲有一個相當生動的比喻,「一個好決定就像寫一篇好文章,寫好了就放在抽屜,過幾天再拿出來看,假如看了好幾遍都不厭,那就真是你想要的東西。」
原本就善於思考反省的他,走路更給他一個安靜沉澱的時間。吳濬哲從小就有運動的習慣,嫻熟不同的運動項目。他說,打網球沒時間思考人生問題,因為要忙著打敗對方,而高爾夫球是一個溝通社交的運動,和球友邊打邊聊,只有走路可以從容安靜地想很多事情,腦裏即使是空白的都好,多接觸自然,人的適應力都會變強。
不放棄每個走路的機會
除了每天早上固定40分鐘的健走,吳濬哲不放棄每一個可以用腳走路的機會,在醫院的樓梯間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在仁愛路上也可以見到他,因為每天早上他會搭捷運從天母的家到忠孝敦化站,再步行到位於仁愛路和敦化南路口的中山醫院。
走路爬山已經成為吳濬哲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醒來就想健走,他說,「愈走愈享受,早上走過一回感覺就很好,沒有做就整天不對勁。」外科醫師因為開刀壓力很大,所以普遍運動風氣很盛,吳濬哲現在正是用健走紓解每天的工作壓力。
吳濬哲以專業的背景和實際的經驗指出,「走路的運動傷害最小,每個人都可以把走路當做固定的運動,即使是重病的人也可以慢慢走。」他不僅親身享受健走所帶來的活力,也以醫生身份鼓勵別人開始健走。 (吳若女採訪整理)
高玉樹 走路養生,求知求新
88歲的高玉樹曾是台灣政壇的傳奇人物,在老蔣總統時代,以黨外人士的身份當選兩任台北市市長。之後因為努力做事而獲高層賞識,成為第一任官派市長,
高玉樹有「開路市長」之稱,為台北市民留下幾條美麗的道路──羅斯福路、敦化南北路和仁愛路。而後被延攬入閣當交通部長,是第一個非國民黨人士出任要職的本省人。
高玉樹從42歲開始參選從政,浮沉宦海幾十年,雖然在第一次總統大選時曾臨時起意參選,但實際上,他在出任總統府資政之後,早已淡出權力中心,從絢爛歸於平淡。
現在的他,身材依舊挺直,沒有小腹也沒有駝背,歲月好像沒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痕跡,和其他同年齡的人相較,高玉樹的皺紋不多,紅光滿面的神采和清晰自在的談話,實在很難相信,他已經88歲了。
早晚健步走
高玉樹除了血壓稍微高一點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毛病。問他是如何保養身體的?他笑笑說:「走路,我每天走路。」一天走兩回,中午30分鐘,傍晚30分鐘,以前是在台大醫院走動,現在則是在台北車站捷運站的地下街,選擇室內走路是因為有冷氣,比較舒服乾淨,而且可以欣賞漂亮整齊的商店。
高玉樹表示,走路可以讓內臟運動,也可以讓血液流通,當循環系統順暢時,人的身體自然就會健康,否則很容易生病退化。此外,保持身體各部位的柔軟是高玉樹的另一個祕方,他每天早上都會在庭園做一些柔軟的體操,活動身體每個部位。
高玉樹還喜歡每天乾刷,早上他都會拿一條毛巾擦上半身,擦到發紅,大概5分鐘就可以完成。他乾擦已經有40年的歷史,「我從來沒有賴過一天喔,」他像小孩般的表明自己有多守規矩、從不偷懶。
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是高玉樹常年的健康顧問,他說:「高玉樹生活規律,最難得的是他一直給自己保持一顆很年輕的心,就是赤子之心吧。」高玉樹喜歡到處旅行,家裏的牆壁上掛滿了世界各地的紀念盤,今年年初還飛到法國參加孫子的婚禮。
喜歡追求新知是高玉樹保持不老的另一個方法,他給自己的「頭腦體操」是每天睡覺前看兩份報紙,英文的前鋒論壇報和日本的朝日新聞。他強調一定要有頭腦運動,否則腦袋會一直糊塗下去。從他清楚的思緒和表達能力可以看出,他的頭腦體操果然有效,沒有高齡老人可能有的愚頑癡呆或巔三倒四。
高玉樹開朗地表示,他原本的目標是活到90歲,現在已經88歲,再過2年達到目標,「其他就是多賺的了,」他滿足地說。(吳若女採訪整理)
裘素萍 擺動雙臂,走出身材
常常,清晨7點以前或晚上8點以後,北市石牌國中運動場上,就可以見到全國總工會常務理事裘素萍(也是歌手裘海正的姊姊),用力擺動雙臂,沿著一圈圈的跑道呼呼地健走著,一天走七、八千公尺,而且愈走身體愈舒暢。
學體育出身的她,六、七年前由於膝蓋受傷,慣常的運動做不得,但平時因運動量大養成的飲食習慣卻沒改,照樣三餐加點心,十個胖子九個懶,不動的身材當然悄悄走樣,體重飆漲到91公斤,「脖子部位的肉胖到沒地方長,擠出一圈又一圈,像是知名品牌的標誌輪胎人一樣,」裘素萍這樣自嘲。
胖了沒漂亮衣服穿,愈活愈覺得沒自信,所以跟許多人一樣,她嘗試各式各樣的減肥方式,花錢受折騰,卻一點不見效,最終還是回到最根本的運動。
健走,揮別肥胖
肥胖容易減重難,因為體重過重,膝蓋受傷,不能慢跑不宜游泳,醫生建議她不妨多走路,勸她說:「你1年減2公斤,10年不就減20公斤了!」用12個月減2公斤體重,真是很容易,醫生給了她成功的希望。
「說來,我可是台灣健走的鼻祖,」裘素萍自信爽朗地笑說。一開始,她覺得走路很無聊、小腿會痠,因著學體育的背景,想起以前老師教田徑時,常講「要擺動手臂」,因為手臂一擺,速度就加快,也會帶動身體往前。
所以,裘素萍體認到健走與散步不同,散步有助於腸胃消化,但不能鍛鍊肌肉的力量。不同於一般人走路手臂只是自然擺動,健走時手臂大幅擺動,胸部會自然挺起,臀部自然夾緊,腹部就會縮。
走著走著,第一年裘素萍瘦了5公斤,不到兩年,消耗了31公斤體重。「人要給自己希望,想像5年之後自己減10公斤的樣子,然後分段持續漸進完成。只要你動,不斷地動,可能第一年你就有驚人的效果,」她說。
多點花樣多些樂趣
運動時,加些變化,讓過程不枯燥,就容易養成習慣。
裘素萍單獨健走時,喜歡邊聽音樂邊走路,她特別愛聽山地音樂,因為節奏強,運動起來就好像不會有壓力似的。
動作也可以加花樣。依體力狀況,她的步伐有時大跨步、有時小碎步,只要維持手臂始終是擺動的;擺動手臂有時往上像拉繩子,有時往前像拔河,「女人手臂很容易堆積脂肪,我就動手臂甩掉它,」裘素萍說。
對於迫切想減肥的人,裘素萍的建議是多在晚上8點以後走路。除了晚上的空氣品質不見得比清晨差外,把健步時間定在晚上8點,晚餐時刻當然不能晚,應酬也順理成章要提前結束,然後運動完沖涼,就可以睡覺。少吃、多動、生活規律,減重自然有效果。
期盼大家一起健走
日前裘素萍的四妹因為出車禍,導致身體內分泌失調,整個人腫得虎背熊腰的,五月下旬回國後跟著她健走,一個多月就瘦了4公斤,裘海正產後想恢復身材也跟著走,很多人看到她們姊妹的效果不錯,走20分鐘左右就汗流浹背,就跟著學。
「我47歲了,不擦粉,膚質也很美麗。」裘素萍自豪地表示。現在,她不希望自己要有超級名模的身材,也不是像練健美似地,把肌肉練成硬塊,只希望在一年內瘦5~10公斤,也期盼以總工會的力量,帶動全國婦女一起健走。
因為走出健康來,人就開朗有信心,凡事都可以全力以赴。(林宜昭採訪整理)
留言列表